本篇文章1649字,读完约4分钟

在许多节日中,老家人最关心、最隆重地过的其实有两个节日。 一个是中秋节(老家叫8月15日),另一个是春节(老家叫正月)。 珍惜这两个节日是有理由的。 我理解中秋望月是盼望团聚的日子,新年真是团聚的时候。 到了正月,相隔千山万水的人都会回家乡,但中秋节大多数时候,只有千里共婵娟之月送相思树。

由于员工的调动,我已经在古城住了十多年。 婆婆和我们一起进城了,她还带来了老家中秋赏月的风俗,让我们家一直保存和继承了赏月的习俗。 农历8月15日晚上,我们把屋顶的阳台收拾干净,摆满了月饼、水果,还有刚成熟的玉米穗、毛豆角、红薯块、花生米。 此时岳母向东烧香叩拜,远拜中秋明月,祈求年景好,国家繁荣,家平安。 礼毕,全家坐在桌子前,分月饼,尝水果,观赏中秋月亮。

只是,还存在赏月赏月的习惯,但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中秋月亮,逐年变淡了。 请看。 它从嶙峋的大厦缝隙里探出头来,仿佛一个大蛋黄粘在朦胧的幕布上,在蒸腾的灯光照射下,显得恍惚、憔悴、有点无精打采。 那个白色,清澈,明亮,你去哪里了? 嫦娥一样美丽,银盘一样美丽的神韵,去了哪里?

现在,我想不起故乡中秋之月,老家之月的祖母。

记忆中的秋月圆圆明亮,洁白如玉,闪耀如银。 落日刚刚遮住,她如约而至地登场,它的光辉泛着涟漪,柔和、单薄,像隔壁奶奶的眼球一样,慈祥、柔和、温暖。 沐浴着这中秋的明月,人心温暖、宁静、平静。

这中秋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射出,像箭龙一样强烈,在地上投射着黑白相间的景色,有着魔法的魅力。 秋风吹着,月光摇摆,月光摇摆,月光沙沙作响。 此时,地里的庄稼大多已经成熟,他们乘着月光的翅膀,成熟的香气弥漫四方,将收获的消息传遍村子。 于是,老家的人在还没有退月的时候,就早早地进入地里将玉米打碎,切豆子,在月光照射的农家的院子里,调查这个季节的收获量。

月光,是乡下的老见证人。 从三五户小村庄,到数百户大村庄,这期间的快速发展变化、岁月更替、荣辱更替、月光一直默默见证,恩惠显露光泽,昭示永恒。 即使作物丰收道歉,四季轮回,这些微小的变化,月光也会继续受到关注,默默地作证。 这见证了古今的明月,见证了乡村千百年的悲欢离合,见证了无数生命的追求、失落和向往。 在我们乡下长大的孩子们,奶奶给过我们多少恩惠? 谁也说不清楚,许愿故乡月亮的习惯,也许是对月亮奶奶的感谢和祝福。

中秋的明月,摇曳,悬挂天空,越过秦时的烽火狼烟,越过汉时雄伟的国境,映在松间石上,映在高高的山顶,大河上。 这个明亮的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游子思乡的由头,是诗人吟诵的对象,在人们眼中各有不同的月亮。 无论是矫正、小资、缠棉,还是走到天涯海角,与月同在、思念故乡的心情都是永恒的主题。 露从今晚开始是白色的,月是故乡的明却是水晶的窗帘,玲珑望秋月人长,千里共婵娟我愁和送月,随风到夜郎西这些熟悉的千古绝句,无论是伴随着浓浓的乡愁,还是读起来都很美。

关于月亮,还有一个古老的神话。 传说嫦娥仙子偷了丈夫后羿的仙药后,独自前往寂寞的广寒宫。 对此,李商隐在《嫦娥》一诗中说,云母屏风的烛光阴影很深,长河中晓星逐渐下沉。 嫦娥偷了灵药,碧海青天夜心要后悔。

对漂泊的游子来说,中秋节的内涵可能随着光阴的脚步而发生了变化。 不限于清茶、月饼、家庭团聚的天伦之乐。 人在旅途中,异乡的风雨不断吹起漫长的思念,对故乡的深情总是堆积在心中。 远离熟悉的房子时,方知根在哪里? 身边没有家人的时候,我知道亲情的重要性。 现在,领略与佳节相关的古老传说,长期寻找多彩的神话,我们在记忆中与故园重逢。 融入自然,凝视着它神圣的皓月,感受月亮的召唤。

今晚,月明人尽了希望,不知道秋意落在谁家? 在中秋气氛渐渐浓厚的古城仰望星空,也感受到了唐朝诗人王建的忧郁。 又到了祈求月圆家和的日子,很多人只能在异乡眺望故乡。 虽说中秋节是团圆日,但实现这样的愿望对现代人来说只是奢侈。 尽管如此,故乡中秋的明月闪耀在游子的内心深处,故乡充满银色的夜空在记忆中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深。

标题:“中秋明月”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