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28字,读完约8分钟

特殊的七言律诗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是律诗发生、迅速发展和成熟的时期。 律诗这种形式是遵守格律。 对诗句的构思、格调、语言的平仄、战斗有严格的要求。 一首律诗如果有不符合格律的,就会被历代读诗、诗的文人墨客嘲笑,甚至不承认它是律诗。 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有这样一首非常特殊的七言律诗,它有许多不符合七律的格律,但从唐代至今,没有人不承认它是七言律诗。 诗仙李白在这之前也很惭愧,评选历代诗、诗的人被选为唐代七律之首。 这首诗是唐代开封籍诗人崔颢的不朽名作《黄鹤楼》。

古人已经骑黄鹤去了,在这里空出了黄鹤楼。

黄鹤走了又不回,白云千载难逢。

晴朗的川历汉阳树,芬芳的草长在鹦鹉州。

黄昏的乡关在哪里,烟波的河流让人悲伤。

让我们先来分解这首诗的平仄格律。 这首诗后四句符合律诗的格律,前四句不符合格律。 第一句的平仄样式应该是平仄平仄,但第四个字不是平仄而是平声字相乘,第六个字不是平声字而是鹤,这一句的平仄是平仄平仄。 第三句第四字、第五字应该是平声,但它走后用了两个仄声字,使这个句子成为了平仄这种奇怪的句式。 第四句第五个字应该是仄声字,但平声字是空的,悠扬的三个平声字就是所谓的三平足。 这些反句都是律诗的大忌。

黄鹤楼这首完全不符合平仄格律的诗,在历代诗人和诗选诗家眼中是一首地地道道的七言律诗。 南宋诗论家、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唐人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为首。 在清人评选的《唐诗三百首》中,崔颢的《黄鹤楼》也名列七言律诗首位。

据说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登上黄鹤楼,去这样有名的楼看美景当然要写诗,但他看到楼上挂着崔颢的“黄鹤楼”,很佩服,眼前有景,有景。 当然这可能是传说,但崔颢的《黄鹤楼》写得很好是公认的。

《黄鹤楼》为什么不符合律诗的平仄格律,现代古代汉语学者王力说在其着作《诗词格律》中律诗还没有定型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遵循律诗的平仄样式,而且战斗也不完全到位。 他举的例子是崔颢的“黄鹤楼”。 我觉得王力这个说法不正确。

据了解,唐代律诗又称近体诗,是在汉魏南北朝古体诗的基础上改造迅速发展起来的。 到了唐高宗和武后时期,宋之问、沈佚时期等完成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定型,成为诗人创作律诗的标准。 崔颢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此时律诗的格律已经定型。 他创作《黄鹤楼》的时期,还不是王力所说的律诗尚未定型的时候。 崔颢之前或之前,诗人如孟浩然、王维、李白包括崔颢本人,都写了多首格律严谨的律诗。 那么,崔颢这首七言律诗《黄鹤楼》为什么不符合格律呢?

《红楼梦》第48回《搅乱人情误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有林黛玉教香菱诗的情节。 林黛玉向香菱先讲律诗平仄虚实的格律,又说有奇句,连平仄虚实都不正确。 她还说,如果意趣是真的,即使连词句都不修饰,自己也可以,这不会损害语言的意义。 林黛玉这句话可以解释崔颢的《黄鹤楼》为什么不符合格律。

《黄鹤楼》前四句朴实无华,自然天成,意境优美。 他把神话故事、美丽的风景和自己对这美丽景色的心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美丽的境界。 如果改变这四个句子的任意一个字,就会破坏这个完美的意境。 崔颢宁可违背律诗的格律,也拒绝破坏这首诗的完美境界,从而得到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幸运的是,从古到今人们都很欣赏《黄鹤楼》这首诗,不仅承认它是七言律诗,而且将其推向了很高的地位。

律诗要符合格律至少是写律诗的要求,崔颢的《黄鹤楼》只是特例中的特例。 光靠这个是无法模仿的,无法复制。 古代诗人东施颦写了极少数不符合格律的律诗,但这些诗没有达到《黄鹤楼》的艺术成就,人们不太容易记住这些诗。 从这一点来说,崔颢确实是值得我们开封村民的天才。

诗人崔颢

崔颢(公元704~754年),开封(今开封)人,唐代诗人。 少年时代的崔颢敏捷,才华横溢,性格豪放,是有名的才子。 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才19岁的崔颢是高中进士,可以说少年得志。 但是崔颢的职业生涯不顺畅,没有高官的厚禄,一辈子宦海浮沉,最终不得志,有人说和他的人品有关。

当时,人们看不到崔颢的好蒱博,喜欢喝酒,即喜欢赌博,喜欢喝酒。 作为性格豪放的唐代青年,特别是开封青年,喝酒不是缺点。 唐朝文人诗人爱喝酒,杜甫写《饮中八仙歌》,把当时八位著名文人的醉态写得很可爱。 好的赌博不好,历代都把赌博视为恶习。 凡事都要有限度,过了限度就不行了。 崔颢可能管不住自己,但年轻时赌博酗酒严重,所以名声不好。

崔颢另一个为人诟病的缺点是娶妻择美者,有点不满足,也就是放弃了它,一切都容易三四。 崔颢娶了老婆选了个漂亮的女人,意思是不如意的话休妻又结婚了,换了三四个老婆。 在封建社会中,官吏、富贵之人娶三妻四妾十分常见,但即使在那时,青年诗人崔颢骨也因婚姻而沾沾自喜,被认为是不良品行。

崔颢虽然有这么多缺点,但因为他敏捷、聪明,趁年轻进入进士,在全国还是有点名气的。 当时,都长安名人御史中丞李逵听说崔颢很有名,就邀请他到家里做客。 年轻人见到前辈名家很荣幸,如果自己的诗文得到前辈的认可推荐,那将是更年轻人有名的捷径。 例如比崔颢大三岁的李白来长安时,看到诗界前辈贺知章,献上了自己的诗《蜀道难》。 贺知章一看就大为称赞,贬低李白为仙人,李白从此名扬天下。 所以崔颢被邀请后,他看着李贽,把自己作的诗给李贽看。

崔颢年轻时喜欢写男女爱的小诗,献给李逵的第一首诗是《王室年轻女子》,开头是:十五媳妇王昌、盈盈盈走进画堂。 谁知道这位李瓙是道貌岸然的古板老人,最不习惯这些孩子们情爱长诗的,他刚听完诗一开始就变脸了,大声说:孩子无礼! 转过脸去,连说话都不一样崔颧骨说。 虽然自信地把擅长的作品献给了名家,但是没有得到名家的评价,这给崔颢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事实上,这首诗并不那么单薄,只是把女人嫁到丈夫家时的心情写得很仔细,崔颢想把这首诗献给李贽,偷偷把自己比作少女,以此来感谢李贽。

由于这些原因,崔颢少年得志,未满20岁就成为进士,但在职业生涯方面没能晋升,坎坷。 史书记载,崔颢官在太仆寺丞,也就是他进士之后几次升官,终于升官为太仆寺丞这一官职。 太仆寺是掌握全国马政的最高机关,负责饲养全国战马的事务,太仆寺丞是太仆寺中的第三级官员,等级为从六品,相当于奉行级。 例如,这个官职就像玉皇大帝封孙悟空的弼马温。

此后,崔颢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辞去了官职,浪迹江湖走过大江南北、边疆沙漠20年。 崔颢有了这些经历,眼界开阔,心胸开阔,诗风合一,他后期的诗激昂,气宇宏大,风骨凛然,终于在群星闪耀的唐代诗坛占据一席之地。

在此期间,崔颢如《古游侠呈军诸将》写了一首有点边疆主题素材的诗:少年有勇气,有勇气懂得机械。 求剑出门,被孤城包围。 杀辽水上,出马渔阳回去。 写得多么豪爽啊! 另外,像《雁门胡人歌》一样,山头的野火冷烧得多,雨中孤独的山峰潮湿冒烟。 听辽西无斗战,总是醉醺醺地睡在酒家。 他在边战间隙写官兵的生活,如果没有对边战风景的细致关注和实际生活的体验,就写不出这样生动的诗句。

崔颢诗的江南风情也像《长干曲》一样很有味道。 你家住在哪里?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时租用,也可能是同乡。 短短的四句诗,生动亲切地写下了两位青年男女在河边偶遇的对话,读起来像听婉约的江南民谣,回味无穷。

当然,崔颢人生中最有名的诗作还是那首《黄鹤楼》,只有这首诗,他才能无愧地站在唐代诗人林。 值得观察的是,崔颢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乡开封的怀念:日暮乡关在哪里,烟波江里闷闷不乐。 作为长年在外奔波的游子,他对故乡的思念很深,永远不变。

崔颢传达的诗作不多,《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42首诗。

很遗憾,史料中没有很多关于崔颢一生活动的记述,他的天宝中只是说司勋员工太郎。 玄宗天宝年中期,崔颢已经40多岁了,经历了20年的风尘苦行,但此时他的精力不如从前,所以回到了长安官场。 司勋员外郎是吏部下属的官员,吏部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司勋员外郎负责学校官员授予勋官等事务,级别依然是6品起,和他以前做的太仆寺丞一样。 从管马的弼马温成为管官的员外郎,这也对崔颢来说是一种安慰吧。

崔颢于天宝13年去世,享年50岁。

标题:“唐代开封籍诗人崔颢”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