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23字,读完约10分钟

李约瑟( 1900年~1995年),英国人,剑桥大学博士,着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 1943年第一次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英中友好协会、英中理解协会担任会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位外籍院士。 1995年在剑桥去世,享年95岁。

自从1943年李约瑟来到中国后,1986年踏上了第八次新中国之旅,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李约瑟与中国的缘分可以说越来越深。 因为崇拜中国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老子(李耳),他为自己取了中文名字李约瑟。 1943年,他从印度经缅甸到达昆明,作为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访问了这里的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 抵达重庆后,设立中英科学合作馆(中国第一个国际科技交流组织),担任馆长。 他一方面从中国科学家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一方面研究中国科学文化,发表和出版《中国西南的科学》、《川西的科学》、《中国西北的科学与技术》、《中国科学》、《科学前哨》等成果。 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林伯渠等,围绕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他在1944年提出的近代科学为何诞生于西方而未发生在中国的问题(即李约瑟难题),至今仍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1945年,他担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两次访问流亡中毕业的河南大学,发表《科学与民主》演讲,并与河南大学教授进行座谈交流。 河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道藏”让他终身难忘。

“李约瑟笔下的北宋科技”

作为曾经的西方中心论者,李约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在剑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沈诗章,王是林桂珍的影响,特别是鲁桂珍。 吕桂珍就读于金陵女大,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剑桥期间,她向李约瑟介绍了许多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文明,这激发了李约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他目光东移,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史,一发不可接受。 想起自己的这个过渡时,李约瑟说。 命运以特殊的方式使我皈依了中国文化价值和中国文明方面。 中国所有的科学史,都应该是任何世界成果史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期间,李约瑟结识了竺可桢、傅斯年、郭沫若、李四光、侯外庐等中国科学家,加深了对中国历史、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了解,也积累了中国文化和科技史的相关文献。 除了在中国广泛的游历和参观考察外,他还为之后撰写东西方文明之间架起桥梁的里程碑着作《中国科学技术史》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从1948年开始,在学者们的协助下,他以95岁的高龄去世了。 1954年,该书第一卷(《导论》)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震惊西方汉学界,英国《注意家报》、《新科学家》和美国《纽约时报》、《美国历史学评论》等报纸发表名家评论。 此后直到1996年,历时半个世纪,这本书的英文版各卷相继出版,中、日、俄、法、德等版也相继翻译出版。 1982年该书获得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科研成果一等奖。 很遗憾,由于这本书的写作计划在进行中不断扩大,李约瑟在去世之前没能完成价格不菲的书的写作。

“李约瑟笔下的北宋科技”

《中国科学技术史》(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直译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通史。 作者以西方人的视角,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东西方的比较研究,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范围之广,文案之深是空前的。 在这本汇集百家的巨着中,作者用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出现的十多年前,中国在科学技术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远超过了西方。

关于这本书的影响,1988年,李约瑟在中文译本的序言中写道:“关于中国和中国的文化在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史上的作用,在过去的30年中经历了实际新知识和新理解的爆炸。 历史学家汤因比评价了这本书:李约瑟博士着作的实际影响和其学术价值一样巨大,这是比外交承认更高层次的西方人的承认行为。 在中文译本的本序中,中国科学家卢嘉锡接受了李约瑟的解释。 在近代科技兴起之前,中国的科技不仅自成体系,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通过详细而具体的分解和比较,这部巨大的着作全面论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宏伟画卷。

赵一朝,属于中国历史上疆域较小的中原王朝,但却是中国古代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极其优秀于赵宋之世。 年出版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评价说,宋朝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达到空前的高度,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科学技术上,李约瑟无疑是中国本土科学最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人们每次在中国文献中查阅任何具体的科技史料,都会发现其焦点在宋代。 世界闻名的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主要东西应用于宋代,传入欧洲后,对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李约瑟说如果没有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是难以想象的。 其百科全书式的着作《梦溪笔谈》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其作者沈括被他誉为整个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

“李约瑟笔下的北宋科技”

那么,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是如何叙述北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呢?

《中国科学技术史》经过历史的飞速发展,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为起源,按不同行业、不同学科撰写,包括科学思想、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化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和军事、机械、土木、航海、造纸、印刷、纺织、园艺等许多学科 因此,由于北宋科技成果所见篇幅的限制,本文只能选取科学思想、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几个方面加以证明。

在本书第二卷(《科学思想史》卷)中,李约瑟研究儒家文化与古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用较大的篇幅叙述了宋邵雍、周敦颐、程颍、张载等理学(新儒学)大师思想中的科学成分,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的,与之相伴的纯 今天,从科学合理的眼球来看,周敦颐的太极、邵雍的数量、张载之气和程颐、程颢的道理,其中的格物穷理精神,无疑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研究中,李约瑟无疑是领导者。

其次,李约瑟在本卷中审查了北宋科学家及其成果:沈括确定了第一次提到的磁罗盘年代,就立体地图绘制的最初记载、化石说明及其性质的认识,数学家刘益(论古根源)和南宋的李冶、秦九韶、杨辉(李约瑟是他们当时世界上最 天文学家苏颂及其所写的关于浑天仪的着作。 药物学家寇宗(着有《本草衍义》)、唐慎微(着有《证类本草》)、儿科医学家钱乙(着有《伤寒指论微》等)建筑师李戒及其《建筑法式》(李约瑟被誉为中国建筑学上最伟大的着作)军事技术之大

在本书的其他各卷中,李约瑟对北宋的科技成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拆解。 第三卷《数学》卷重点研究和阐述了宋代的数学着作和数学家。 沈括说,《梦溪笔谈》几乎包含了当时已知的所有科学行业的记录,其中许多具有代数和几何学意义的沈括是负责重要工程和勘察工作的高官,他促进了平面几何学的迅速发展,后来郭守敬迅速发展出球面三角。 这种做法,就是《梦溪笔谈》中所说的解体会之术。 书中还提到了中国数学史上最早的级数和的成果。 《算经十书》是我国汉唐以来数学迅速发展的结晶,刻印于元丰7年( 1084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印刷数学书籍。 李约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说印刷术是中国数学在宋代第二次开花。

北宋地方志编辑、地理学、制图学成果空前。 在第五卷《地学》一书中,李约瑟记述北宋立国后,皇帝命令吕德森翻修天下图经,由宋准总结,完成1566卷地方志。 关于地理学的着作,他提到了徐锯所写的人类地理学的着作《高丽图经》。 王存主编、曾肇、李德刈修撰的《元丰九域志》单锷的水文地理学着作《吴中水利书》乐史编写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 特别是《太平环宇记》,全书200卷,是继唐代的《元和郡志》之后,汇集了复杂的地理总志的作品。 在制图方面,李约瑟特别提到北宋认识到地图的巨大战术价值。

关于北宋天文学,李约瑟记述了设在首都东京的天文院和司天少监王熙元着、以宋真宗为其制序的天文学着作《灵台秘要》。 关于天文学家苏赞,他做了详细的叙述。 苏赞等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构造繁多、复杂、自动移动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着有照片文字排列的详细证明书《新仪象法要》。 李约瑟称苏颂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首要贡献是科学技术方面,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因水运仪象台的制作而闻名,《新仪象法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力驾驶天文仪器专著。 它反映了中国11世纪的天文学和机械制造技术水平,是最重要的宋代天文学着作,读它很幸运。 他还说,直到公元1300年左右,欧洲还没有类似的设计。

李约瑟对北宋其他行业的科技成果并不厌倦。 在军事上,除了上述的《武经总要》之外,还记载了许洞的《虎銰经》、再现的《百将传》。 测量中记述了沈括担任政府水利工程师期间使用水平仪、望尺、干尺测量坡度和管理开封水道的过程。 关于北宋建筑学,《木经》的作者、开宝寺塔(铁塔)的专业喻浩被称为伟大的建筑师。 指南针、偏角、指南鱼、指南针在军事和航海上的应用等。

李约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来到这个中国就穿着长袍的西方人相信,在临终前,中国也会再次崛起,拥有这样伟大文化的国家和拥有这样伟大人民的国家,会再次为世界文明做出伟大的贡献。 读那本叫《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书时,笔者的突出感受之一是,他对宋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情有独钟。 在实现开封复兴的伟大时代,我们不能忘记把这个大宋文化传递给世界的英国人。

标题:“李约瑟笔下的北宋科技”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