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21字,读完约9分钟

一、诗文押韵高

在北宋后期文坛上,黄庭坚占有重要地位,他出自秦观、晁补之、张槎和苏轼门下,是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文与苏轼齐名苏黄。 黄庭坚长于诗词歌赋,是当时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其行、草书道也被尊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他一生不释卷,博学多才,特别重视道德修养,苏轼说过他的伟大的文章,精彩的绝世。 孝友之行,追古人,可谓恰如其分。 他的人品在过去了近1000年的今天,仍有许多令人钦佩和借鉴的地方。

黄庭坚、字鲁直、江西修水人生于1045年,他的父亲黄庶是庆历2年( 1042年)的进士,长期在州郡担任属官,是专攻杜甫的诗人。 黄庭坚的母亲姓李,生于书香门之首,而且是官家,特别是她哥哥李常能诗善文,学富五车,还是有名的藏书家。 黄庭坚从小受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熏陶,天赋也极高,7岁就写下了《牧童诗》:骑着牛远渡前村,横吹长笛隔垄。 长安名利客的数量,机关尽不如你。 7岁的孩子居然能写出这样清丽粗俗的诗是很罕见的,黄庭坚也因这一距离而闻名。

嘉三年( 1058年),黄庭坚的父亲黄庶在康州(今广东德庆)不幸病逝。 父亲死后,全家陷入困境,黄庭坚寄住在外婆家,由姑姑教育长大。

第二年,黄庭坚跟随婶婶李常到淮南游学,在此期间,他认识了着名诗人孙觉(字荃老)。 孙觉很赏识这个才华横溢的少年,把他的爱女孙兰溪许配给他。 可惜红颜薄命,熙宁3年( 1070 ) 7月,孙兰溪病死,黄庭坚半岛电视台横流,五内俱崩,作诗:永怀玉树埋尘,为什么鸽子挂芦苇? 穿上做蜘蛛网的衣服,可怜的永远不会有。 这些含泪的诗句,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深切哀悼和深情。

嘉八年( 1063年)和治平三年( 1066年),黄庭坚相继下乡,都考了第一名。 在第二次乡考中,考生以野无遗贤为主题写诗,主考官李问读他卷的渭水空藏月,读岩深锁烟这首诗时,高兴地鼓掌喝彩,认为这个青年伪可以凭时间扬名世界,冠以诗坛。

治平4年( 1067年),黄庭坚去东京礼部考试,在进士中居第一位,被授予叶县尉,次年赴叶县赴任。 熙宁5年( 1072年),他以优异成绩被任命为国子监教授,但当时朝廷重臣文彦博特别重视他,黄庭坚在元丰2年( 1079年)之前共留任8年。

元丰3年( 1080年),黄庭坚外调、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从东京到江西赴任,途中经过舒州,游览了山谷寺的石牛洞。 于是,他把山谷寺的名作作为自己的别号,从此自称山谷道人。

此时的黄庭坚春风得意洋洋,他在诗中大量阐述了为封建朝廷建设工作的远大抱负,也写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例如在《流民叹》中,他对逃跑避难的流民表示真挚的同情,并怀着沉痛的心情感叹续民的生命。 在《戏咏江南土风》中,他交错叙述了朴素的乡土习俗、农民的辛苦、勤劳和他们遭受的沉重封建剥削,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

黄庭坚此时的诗,用艺术表现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其章法缜密,典灵活变,字句凝练古旧,戒浅俗,清新,坚强,富有奇绝的独特风格,如《寄黄何复》:我是北海南海君 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有房子但有四堵墙,治病没有蕲三折上臂。 读书的头很白,想隔着小川猿哭瘴溪藤。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内心的悲伤,把鲜明的景色、真挚的感情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像水乳一样融为一体。 诗一下子盘旋而下,中间抑扬顿挫,发出了一声三叹的声音。 苏东坡称赞黄庭坚诗文的格韵很高。

二、书法的独特特征

黄庭坚学习书法走了很长的路。 他一周至今20多年,随后投书苏舜钦,钦佩其勤奋,无论在被涿州、黔州、荣州贬斥的怎样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他都废寝忘食地练习诗歌。 更值得庆幸的是,他能够不断否定自己,永不满足地探索、进取、开拓书法创作的艺术之路。 我曾自我评价说间书文笔迟钝,笔头不多。 另外自嘲在黔南写的字:看旧书是可憎的,大致十字有三四个字之差。 直到去世5年前,“读了距今10年前的书,好像觉得不是自己的书”。 历史上,很少有书法家像他那样解剖自己,批判自己的作品。

因此,经过长时间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实践、奋斗,黄庭坚终于创造出了中宫紧扣、长笔四展、俊俏的新书体,世界称为黄体。 黄庭坚的书法有其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用钢笔遮住锋芒巧妙地受挫,反之则拉平,变化丰富。

笔墨有条有理是黄庭坚书法艺术的一大审美特色,他的行书、草书笔势飘逸,纵横奇崛,病而不快,呆而不滞,浑然一体,融静而动之美于一体。

黄庭坚的行书,初承《兰亭序》、颜真卿等大师追篆隶笔意,得《疯鹤铭》、《石门铭》真意,第一部作品为《松风阁诗帖》、《报云夫帖》等。 这些带楷书的行书作品都笔法精练,雄姿雄健

黄庭坚的草书特别下功夫,经历了从有法到无法,从意图到无意识的过程。 有人把他的草书比作霍去病用兵,不按照古法惯例,意外胜利。 其代表作品是《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为其晚年力作,笔耕刚柔相济,章法自然,一路贯注,明代祝枝山云这卷有忽隐忽现、危夺胎仔之妙。 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花气诗帖》是他中年佳作,行书笔意浓浓,结字优美,章法考究,犹如精致完美的小品。

有人在评价黄庭坚书法时说:“昊秀来大海,看东坡,出黔安居士草书轴,这本书怎么了?” 坂曰:“张融有言,臣无二王法,二王无臣法,我在黔安亦云。 这句话非常贴切,黄庭坚的书法基本上是独特的特征,为后人打开了法门,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宋代书法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 明代郭子章认为四人中应该以黄庭坚为首,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三、仕途坎坷和凛然的正气

元八年( 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打着新派旗号的章、蔡卞等人掌权,他们对旧派人物进行残酷报复,死去的司马光、吕公着被夺走谥号,活着的吕大防、刘真挚、苏轼兄弟受到贬斥。 这个时候,黄庭坚正在修订《神宗实录》。 其文确实,史料翔实,但蔡卞抱着推测,来到史院指手画脚,敢于从实录中抽出1000多块材料,罗织成为诋毁先帝神宗的罪名,分别召见和威胁参加修实录的前史官们。 这个时候,虽然很多人害怕、担心,但黄庭坚沉着冷静、基于历史努力、逐条批驳,几乎空出了章、蔡罗织的罪名。 蔡卞等人不放弃,攻击黄庭坚,用铁龙爪治河,同为儿戏是影射和中伤的先帝。 黄庭坚毫不畏惧,坦然地回答:庭健时官北都,品尝亲见,真是儿戏之耳。 当时的朝中大臣和史官钦佩黄庭坚大义凛然、钢结构铠甲,说黄庭坚不仅仅是儒家文人。

“北宋诗书大家黄庭坚”

绍二年( 1095年),黄庭坚在涿州(今四川涪陵)途中被降级,同样遭遇降级的苏东坡。 两位诗人流泪,互相安慰、鼓励、依依不舍。 在政治逆境中,黄庭坚高兴地与朋友共患难,展现了中国古代君子贵节义、重友自古流传的美德。

黄庭坚从汉水到江陵,一路上艰难跋涉,他仿照与自己命运相似的唐代诗人刘禹锡,以四川民间歌谣“竹枝语”的形式,表现出状奇险的景色,表达悲凉之情,表忠君之志:扶崖谷蝮,入筷攀天猿。 鬼关外莫言远,五十三站是皇州。 黄庭坚到达涿州后,被送往更荒凉的荣州(今四川宜宾)。 黄庭坚在四川生活了6年,这是他一生中最艰苦的岁月,但多亏了当地州官和人民的关怀,黄庭健终于熬过来了。 而且,志向还在,诗情不减。 他在《蚂蚁蝴蝶图》上写诗,揭露和嘲笑朝中当权者。 这张“蚂蚁蝴蝶图”被人带进京,在相国寺市场出售,但被蔡京发现,他看到画上的诗后勃然大怒,打算等待严惩,终于在早上有人说话也没用。

元三年( 1100年),徽宗即位,黄庭坚重起用,鄂州(今湖北武昌)税被监制。 10月,又被改信为医生,在宁国军判官上签名,但黄庭坚辞职。 直到第二年春天,黄庭坚从江安东降下。 置诗人大江于顺流千里,开放歌唱,二川云烟、三峡怒涛,每人看笔端,经岳阳,黄庭健作《在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诗两首:投荒万死鬓毛斑,生瞽塘瀑布关。 江南先不笑,岳阳楼走向君山。 河里充满风雨的单独门槛,结湘娥十二妇的头发。 很遗憾没有变成湖的水面,在银山的山里看着青山。 这两首诗,景色壮丽,气魄宏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万死不辍、越狱东来的欣幸之情。 生活视野的开阔和职业生涯生活的锁定,使黄庭坚的作品蕴含着真实的感受和充实的文案,过分追求那样新颖怪异的作品而减少了。

“北宋诗书大家黄庭坚”

崇宁元年( 1102年),更大的灾祸降临黄庭坚头。 当时赵挺的宰相黄庭坚过去在皇宫嘲笑这个势利小人,运输法官陈举为巴结,讨好赵挺身之,从黄庭健《江陵府承天禅院塔记》中取出词句,为黄庭坚作幸灾乐祸的恶名,于是黄庭健被宜州除名。 黄庭坚在崇宁3年( 1104年)到达宜州,当时那里人烟稀少,连住宅都找不到,黄庭健没落,住在狭窄的古城上。 年中湿热的空气使黄庭坚患上瘴热病,崇宁4年( 1105年) 9月,黄庭坚去世,享年60岁。

标题:“北宋诗书大家黄庭坚”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