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5字,读完约4分钟

无线电也称为半导体,是小型的无线电接收机,接收无线电广播节目,收听无线电发射台,一般是从广播电台发送的娱乐和信息节目。 有与军事用途不同的无线电接收机,后者不是广播。 20世纪70年代,半导体进入普通大众之家。 斗星移动,现在的半导体越来越成为汽车中的零件,或者手机上的功能。 但是,从一生都在与无线设备打交道的于然生看来,小半导体蕴含着深深的怀念,在没有电视和电脑的时代,半导体对广播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趣的是成为一生的职业

喜欢上收音机也是偶然的事情。 初中的时候,家里有一台收音机,我对这个可以发音的小箱子很好奇,好奇心驱使下拆开了收音机,电路板上密集的小零件一下子吸引了我。 从那以后,我对广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深深地迷上了广播。 原来如此,收音机和收音机本质上是相通的。 早期的收音机体积大,价格贵,在老百姓家里没有普及。 因为很有趣,为了省钱,我开始自己组装收音机,送给家人和朋友,很有成就感。

1956年,进入西安无线学校。 在学校期间,我接触了一点仪器设备和很多零件,通过系统学习掌握了无线电的基本原理。 学习四年,1960年毕业于西安无线电学校,被分配到原开封无线电学校担任老师。 但是不到一年学校被取消了,我被分配到当时的开封广播电台工作,主要负责广播电台机械设备的修理工作。

当时开封家家户户都有听广播的小喇叭,我们负责安装和维护小喇叭。 当时开封海产品的500瓦扩音机被全市十几万客户采用,之后装有两台北京制造的1000瓦扩音机,每台有4个电子管,但由于捷克制造,这些电子管在国内无法购买,长而容易老化。 后来,经过琢磨试验,我把这些电子管改造成国产电子管,在实践中摸索,我和部门成员设计制造了10千瓦的扩音器。 这在当时是全国首次。 这台机器可以成功地将广播节目制作成5万个以上的小扬声器。

巧妙地玩大教堂

从最初的广播电台到后来的广播电台,从修理部到后来的机械务组,我和同事负责机械修理的工作。 因为这个员工对科班出身的我来说还很简单,所以我在做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带领部门的人员进行设计。 20世纪70年代初,我听说在江苏无锡电台得到了电视的转机,带着技术人员去无锡学习,回来后开始设计。 几个月后,我们提出了设计。 安装在当时鼓楼广场的北侧,旁边放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那是开封第一台电视。 虽然只有一个频道,但电视机前充满了来看的群众。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逐渐被淘汰。 为了满足许多市民的诉求,和同事在铁塔公园安装了大型发射机。 70米以上高度的天线比铁塔还高,是黄河水利技术学院设计、原化肥厂重工老师设置的。 这可以说是开封电视台的前身。 后来,开封成立了电视台,留在广播电台继续修理,直到退休。

当时,修理部有对外营业的小卖部,很多市民把家里的收音机拿到我们这里修理。 我修理了无数的收音机,交了很多朋友。 我记得有个市民拿着上海产的美多无灯收音机修了,但这台收音机没有台也没有声音,很多技术人员修了也没有修。 该市民说,这台收音机对他来说有特别的意义,请他修理。 我拿着这台收音机想了好几天,反复测试,结果发现中频变压器有问题。 之后,更换了中频变压器,修理了收音机。 市民来拿收音机的时候,握着我的手表示感谢。 经过这件事,我们成了好朋友。

退休后还在继续学习

2005年退休后,我在家做了修理。 亲戚,朋友家的小家电坏了,我自己帮忙修理,做着一辈子的老技术,真的很难弄丢啊。 电磁炉、电暖气、电视机让我为难不了,送两天就能修好。 除了帮助邻居之外,我还是社区的志愿者,定期去社区为居民服务,也是会发扬光大的吧。 调节器、指示表、稳压电源这些维护工具都是我自己安装的,现在就可以用了。 上班时,整天熬夜工作。 这个习性至今也无法改变。 如果有人发来电话,马上动手,戴上放大镜修理。

我对无线技术的爱至今仍不快乐也不累,家里很多东西都是我设计的。 科学技术在进步,我也在继续学习。 光是多次订阅电子报纸杂志,每天看相关书籍,书里的东西就越来越上瘾了。 虽然辞职了,但是如果有必要的话,我很乐意为大家服务。

标题:“无线电专家于然生”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