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2字,读完约3分钟

开封城北有铁牛村,该村因有镇河铁犀而闻名。

镇上的铁犀蹲在铁牛村的北边,坐在南边向北,背靠着城面的河流。 犀是用脱模技术铸造的,接缝明显,造型浑厚,威武雄壮,神态逼真。 犀的高度约2米,一个人的角面向天空,两眼炯炯有神,两腿向前支撑着。 犀被放在高约1米的青石腿上,在东、北、西三方筑有漕道,这条漕道的东西两侧立着两块康熙三十年立的石碑,碑均为当时河南巡抚阎兴邦所立。

市文物公园局副调查员吴海峰告诉记者,镇河铁犀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督铸造的,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明洪武20年(公元1387年) 6月,黄河决口,将7500公顷良田变为黄汤,14000多户难民无家可归。 在这危难之际,知名政治家于谦受职成为河南巡抚。 为了拯救处于困境的开封民,于谦多次巡视黄河水情,采取了哪怕只是一点点治理河流的措施。 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人们没有根治黄河的能力,所以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怪上。 当时的人们认为黄河经常泛滥,是河妖受伤的结果,只有铸造铁犀才能平息黄河的妖孽。 沿着民心,祈求神灵庇护,为了增强老百姓的治黄自信,用谦命铸(铸)铁犀镇河,亲自编撰《镇河铁犀铭》,并将该文铸(铸)于犀背。 明正统11年(公元1446年) 5月,铁犀被铸造,安放在当时黄河岸边新建的回龙庙中。 后来,钱在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的夺门之变中被杀害,开封人民随后在回龙庙旁建立了避难民祠,祭祀于谦和他豫治的名臣年富。 明崇祯15年(公元1642年),黄河决口,洪水流入城堡,老百姓10/8〜9的鱼腹被开封,回龙庙和避难民祠被黄水冲走,镇河铁犀也陷入泥潭。

“镇河铁犀”

清顺治年间挖出铁犀。 康熙年间,巡抚阎兴邦治豫,三年幸运无大水灾,阎兴邦认为有神灵庇护,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捐资重建寺院。 但是,虔诚的迷信和祭祀未能激发铁犀的镇河神通,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黄河在张湾决堤,洪水围困8个月,铁犀镇河庙因这场灾荒成为废墟,被黄沙掩埋,只有铁犀露出地表。 1940年,为了劫持开封的日伪军,收敛铜铁,铸造了枪炮子弹,用汽车将铁犀掠夺到城内,企图粉碎铁犀。 这是受到铁牛村村民拼命抗争,用钱购买办公室人员,保护铁犀免遭冶灾,将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重新送回铁牛村。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和文物保护单位十分重视铁犀的保护工作,把镇河铁犀列为河南省第一批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铁犀表达了黄河两岸人民要求根除河患、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记载了开封人民与黄河顽强抗战的英雄的业绩。

标题:“镇河铁犀”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