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3字,读完约3分钟

全媒体记者汪少冲通讯员司利强叶中琳

“你们来晚了,今天摘的5000斤双孢蘑菇5点载着车送到上海。 我想现在离开河南了。 ”。 1月21日6点50分,天还没亮,寒风刺骨。 在河南杞县傅集镇吕寨村平蘑菇栽培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的蘑菇屋,“脱贫之星”李清海手里拿着剩下的几个双孢蘑菇,脸上开花,说:“即使选择这些剩下的双孢蘑菇上市,也要卖七八块钱一斤 ”。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石继伟介绍,李清海家的5人,他自己也没有技术特长,去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和人打工搞建筑,一年后什么钱也赚不到。 而且三个孩子渐渐长大了,上学,有房子,日子过得很艰难。

“李清海没有车,没有存款,每天披着绿色的大衣,从冬穿到春,被人们称为‘大衣哥哥’。 ”。 驻村第一书记徐志干说,年,经过村民评价,李清海一家被纳入贫困者序列。

“清海爷,跟着我建几个塑料大棚,把蘑菇也种上吧? ”

“我还欠着债。 没有投资啊。 ”

“请放心。 清海爷,架子我来建。 菌种由我提供。 技术和销售不用管理。 等你有钱了,再还给我。 ”。

年秋,杞县存平蘑菇栽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退伍军人、致富能人吕建设和乡扶贫干部、村干部来到李清海家,解除了他的担忧。

说到树干,能吃苦的李清海开始平整土地,建了四个蘑菇棚。 菌种发酵、播种、抑菌、蘑菇、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管理,由他严格按照标准实施。 “好记忆力不如烂笔头”不会使用电脑的李清海在孩子写的作业本的背面记录了整个栽培过程和重要的管理环节。

从此,香菇架成了李清海的家,他整天呆在架子里,注意着双孢蘑菇的成长习惯。 功夫不是用心的人。 为了科学管理,精确掌握温度和通风,李清海栽培的双孢蘑菇质量柔软,白色如珍珠,美味可口,受到外国客人的好评,引起了众多回头客。

年,李清海种植的双孢蘑菇一个货架收益5万多元,净利润20多万元。 尝到甜头的他那年又建了8个蘑菇棚,正式成为杞县存平蘑菇栽培专业合作社的“金牌”会员。 这一年,李清海还清了全部债务。 他不仅摆脱了贫困,还被村民推举为“脱贫之星”。

吕寨村18户贫困户在杞县存平蘑菇栽培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相继建成100多个香菇小屋。 李清海成了大忙人,他耐心解答,传授经验,从“脱贫之星”到“带有钱名人”,每个人都起到“领头雁”的先锋作用。 而且,他带领70多名贫困群众在香菇、运输、销售等环节脱贫致富。

李清海还有一个“大梦想”,围绕蘑菇产业,打造加工、保鲜等生产链条,带领越来越多的群众致富。

其实,从2007年开始,李清海依靠杞县的存平蘑菇栽培专业合作社,逐渐开始实施他的“大梦想”计划。 为了减少村民菌种购买价格,杞县存平蘑菇栽培专业合作社在吕寨村建设杞县最大菌种培育基地,建设保鲜库,在五里河镇、囉镇等乡镇建设6个蘑菇栽培示范基地,统一技术、统一供种、统一销售,该合作社已成为开封市农民专业市级合作社的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李清海的“大梦想”逐渐“实现”。

标题:“【新春走基层】“脱贫之星”的“大梦想””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xw/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