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1字,读完约3分钟

一到正月,就会想起红灯笼和老奶奶的笑容,也会想起小时候元宵的热闹景象。

元宵节是老家的节气。 除了舞狮、踩高跷、敲锣打鼓、欢呼比赛之外,家家户户竞争灯笼的场景最好。

灯笼比赛是元宵节的大事,但像现在买两个大灯笼拉大灯泡不费事,会变得明亮。 那个时候扎灯笼。 先把竹竿劈成一根手指宽的竹竿,然后用砂布把竹竿弄光。 这个还不行。 必须在热水中煮干。 这样,竹林就可以坚韧,不生虫子。 今年明年也可以使用。 打灯笼是一项非常细致和讲究的工作,大多数房子过了正月初五才开始拉。 因为是正月十五的比赛灯。 那时,满街的人头、满街的人流,让我们的小镇沉浸在流光溢彩的欢呼声中。 啊,在这种情况下,那个灯好灯赖像人的脸,灯笼很漂亮,主人风景无限,否则只能是灰色的脸。

因此,奶奶一过正月五就忙起来了。 那时,老奶奶的脚能发出风声,声音也特别亮,进出时整张脸都像山菊一样闪耀。

奶奶先给孙子扎了个小灯笼。 小灯笼是用好竹篮、红纸甚至红布做的。 有跳龙门的鲤鱼,有威武的公鸡,有俏皮的猴子,有贼不过冬的老鼠,弯曲的月牙船总是和我们争夺,脸红。 但是到了元宵节的晚上,我们一起开着灯在街上乱跑,赞叹不已。 于是,那种乐趣和得意就写在了我们通红的脸颊上。

奶奶最擅长刺奔跑的马灯。 每年我家门口除了有两个红灯笼外,最惹人生气的就是奔跑的马灯。 那盏灯直径五尺多,高近三尺,中间点着大蜡烛时,浮想联翩地出现神话故事。 比如穆桂英很帅,花木兰从军,孙悟空大闹天宫,关公扛太刀,嫦娥跑月,老鼠嫁女形神,其灵魂韵味鲜活,往往令人艳羡。

连接战马灯的关键是剪纸工匠。 老奶奶手巧,买了红柳绿纸,坐下半天就成了各种各样的人物。 我总是怀疑哪个纸片人本来就躺在老奶奶的剪刀上,怎么动剪刀尖,他们会急着跳下去呢?因为老奶奶的剪纸艺人好像只求神不求精雕,所以有朴拙之美 比如嫦娥奔月,虽然看不到那眉眼,但云乘雾的轻盈和朦胧,那衣服的裙裤、那长袖、那圆月,总是给人一种朦胧诗意逼人的美感。

奶奶生前扎的最后一盏灯笼是龙灯。 那盏灯有两丈多长,高高的头,有力的指甲,全身闪耀的鳞光。 那天晚上,老奶奶亲自在龙的肚子里插上几十支蜡烛,然后带我们走上街头,指挥我们跳舞,引发了许多观赏者和全城的欢呼声。 元宵节过后,奶奶经常收在楼上,打算明年再用,可惜奶奶再也没看到这个龙灯跳舞了。

几十年过去了,我从没忘记过祖母的灯笼。 在我心中,任何灯笼都比不上奶奶的灯笼。 那是因为那份爱和那份爱带给我的喜悦和骄傲。

标题:“奶奶的灯笼”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