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9字,读完约4分钟

所有媒体记者王刚通讯员董静

繁塔5号院是禹王台区繁塔事务所禹西社区拥有36户居民的小家属院,建于1982年。 这座房子少,房子旧的小院现在成了禹西社区明星的小院。

党建引领合力

旧院子变化很大

这个将近40年的小花园,建造了一间整修前环境不完全满足你的小屋,他包围着狗窝,垃圾乱七八糟,连脚下的地方都没有。 特别是雨天,下水道堵塞,院子里的水坑逆流,路面泥泞,居民出行极为不便,意见很大。

禹西社区党支部书记放眼屈洁,振奋人心。 今年4月,疫情好转,禹西社区乘着旧小区改造的春风,迅速行动。

由支部领导,党员带头,游说群众。 在小院整治改造过程中,街道上,社区积极与区住建局对接下水道改造,社区党支部带领党员、居民清理垃圾,乱建,固化小院路面。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5号院通了下水道,铺了水泥路面,种了花草,居民拍手称赞。

孝敬父母传美德

附近和谐的家庭

以百善孝为先。 在五号院,一提起好媳妇蔡红霞,居民都不敢竖起大拇指。 蔡红霞的公婆身体不好,特别是公公生病睡着了。 在老人卧病在床的十多年里,蔡红霞从来不痛苦劳累。 她照顾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敬父母以前传下来的美德。

党员高铁生的母亲今年90多岁了,夫妇想带母亲去生活设施好的西区的家,但是老人不想离开小院。 于是,高铁生和妻子搬到了小院子里照顾老母亲。

而且,王中仁、方静夫妇每天都改变花样为母亲徐玉真准备饭菜。 老夫妇侍奉着母亲,也接受了母亲义务服务小院的任务。 从小医院开始做计划,做好疫情防控值班,进入家长中,夫妻忙得不可开交。

与远亲相比,亲近、融洽的邻里关系使繁塔5号院成为和美的大家庭。

疫情期间,居民孙庆针一直担心独居老人杨国菊的生活。 作为门的邻居,考虑到老人出行的不便,她主动承担杨国菊的一日三餐,每天把美味的饭菜送到杨国菊手里,这个送货是两个月。 垃圾桶很脏,她默默地擦干净了。 因为路面很脏,她拿着扫帚打扫身体偷偷工作。 屈洁告诉记者。

我们院子里的国王多年来义务打扫卫生,调解纠纷,不用担心。 作为后辈,我应该更加尽自己的力量。 孙庆针真诚地说。

王大本名徐玉真今年99岁了。 因为丈夫姓王,所以大家尊称他为她的王大。 她是小院院长,也是金牌和办事员。 自1995年以来,她几十年如一日负责小院的大小事务和自来水企业的协商,将水表改为一户一表,处理困扰小院居民多年的问题。 规范卫生费征收管理的夫妻吵架,婆媳不和,她调解矛盾。 对有困难的家庭,她立即伸出了援助之手

国王德高望重,居民支持她。 无论谁家有困难,王先生都会大力帮助处理。 她一走,事情马上就能处理。 现在我们在附近相处得很好。 居民刘玉玲发出了大家的声音。

文明造就你和我的他。

大家美化医院

现在的繁塔5号院有鸟语花香,幸福感满满。

小花园很美,小花园人很美。 89岁的老党员王其云是小院子里的热心人陶保庆、刘玉玲夫妇自费给小院安装了新大门并定期维修维护,自制的垃圾桶安装在各走廊,规划、堆砌了小院花坛。 杨国菊清除了院子里的杂草。 小庭院画家马增强每当在小庭院有重要活动时,必定会挥笔向大家献上佳作。

现在的小院子是一个大家庭,平时大家在葡萄架上聊天,节日里大家聚在一起很开心。 七一期间,社区党支部在小院记住初心使命,作为彩先锋组织5+n主题的党日活动,党员们面对火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居民自发表演旗袍秀、中国功夫、扇舞、绘画等节目,喜闻乐见。 繁塔街党工委书记张晓龙告诉记者。

标题:“禹王台区有个“明星小院””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xw/13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