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5字,读完约4分钟

温厚、本分、不张扬,是记者见到孟广清的第一印象。 在杞县采棉工中,提起孟广清,大家心里都很温暖。

现任杞县人社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孟广清为此职业与摘棉工结下了不解之缘。 疆摘棉是一个短、平、快的劳务输出项目,技术含量低,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特别适合农村中老年妇女进行。 两个多月来,摘棉工人平均每人能挣6000至8000元,多的在万元以上。 但是,这个项目不容易组织。 2004年9月6日,经过县周密组织,第一批到新疆摘棉花的人员出发。 正好那时,第一次带队的孟广清遇到了难题,岳母去世了。 家里亲属很伤心,多次让他向领导请假,不能带兵摘疆棉花。 因为他在前期的整个过程中都参与了这项事业,所以很了解情况,如果不去的话,很多事件的事业难度就会增加。 弓在弦上,不能不发。 就这样,他毅然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

“摘棉工的贴心人”

特辑中,困难也不少。 当时车辆只有116个座位,棉工240多人,装着大包行李,几乎没有地方可以踏足整个车辆。 人多空间少,加上空气流通不好,还有第一次出远门的人,所以准备得不充分。 由于列车行驶时间不长,采棉工中呕吐、头痛、腹泻不少。 孟广清发现这种情况后,和其他带队人员一起,一辆车一辆地查看并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8节车厢往返要花2个小时,孟广清每天早上、中、晚上都看3次。 就这样,3天2晚后,特别列车终于平安抵达了目的地新疆哈密尔顿。

抵达新疆哈密后,摘棉工被部署到农十三师红星二厂和火箭农场的十个联队。 摘棉工作逐渐开始,他和其他队伍的同志每天都会查看摘棉工的身体状况、生活条件、膳食标准、生产进度、棉花质量、摘棉数量等情况,仔细统计,显示进度,排序,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依据。

2004年9月底的一天,晚上10点多,裴村店乡领导魏世勇给他打电话:摘棉工在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重伤! 听到消息后,他马上和带队的盛玉峰书记赶到汉密尔顿市人民医院。 当时两名脱棉工的伤势非常严重,一人已经在使用人工呼吸器,一人正在急诊室救治。 那天晚上,天公也不作美,刮着大风,温度迅速下降。 他和盛玉峰坐在医院的大厅里,焦急地等待着手术的消息。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饿了吃方便面,困了坐在那里打个盹,一天两夜的脸,直到摘了棉花摆脱了危险,他们的表情才轻松了一点。

年10月24日中午,他突然接到长子的电话,说小儿子死于交通事故。 他在五雷顶上通常天旋地转,好像站不住了。 他安排手头的工作从新疆回到杞县,迎接女儿嘶哑的哭声:爸爸,打我吧。 我和哥哥没有照顾弟弟! 当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如果不去新疆,在家照顾孩子,也许不会用这个悲剧。 这件事,也让他对家庭产生了深深的罪恶感。

进入年8月,又到了组织去疆摘棉工作的时候,上一次打击他不打算带队去疆摘棉了。 全县到疆摘棉发起会员会后,这个重担又落在了他的肩上。 年的专用列车计划比去年年轻了40%,给杞县组织去疆摘棉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虽然反复和车站传达了信息,但是没能如愿。 不能增加专业列。 那个全县组织的3500名棉工如何移动,如果影响棉签合同的执行,后果会非常严重。 于是,他们经过阶段性的申请,最终处理了难题。

年10月24日是最小的孩子去世后的一年的节日。 这天早上,他爬上红星二场最高的万岁山,向着东南的想法,忍不住流泪,失声痛哭。

从2004年到2004年,杞县有组织地赴疆摘棉3万多人,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 并且在人社部门的推广带动下,杞县农民自发赴疆摘棉人员7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以上。 年带队去疆摘棉工作中,孟广清中秋节没有和家人团聚过。 摘棉花的工薪袋鼓了起来,盖了新房子,买了电器,还有很多家庭买了轿车,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我由衷的高兴! 说到这里,孟广清的眼睛里多了一点眼泪。

标题:“摘棉工的贴心人”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xw/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