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1字,读完约2分钟

所有媒体记者朱朝星通讯员石松涛

1月28日,寒风刺骨。

尉氏县岗李乡冉村巧嫁爱菊香菇产业基地,大棚规范齐全,品牌尤为突出。 香菇大棚里,香菇架子上成熟的香菇一片一片,一群,一群新鲜感非常柔和。 幼小的香菇花蕾疯狂地吸取养分,挤出棒膜,支撑着小伞。 地上,篮子里的香菇新鲜柔软,香气自然,沁在心里……

“脸颊……”从产业基地传来笑声,一声响,在塑料大棚里活动的人们笑得前仰后合。 记者来到前面,笑声停止了。 记者证实了来意,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黄爱菊是个好媳妇,是她带领我们走上了财富之路……”

在宽敞的香菇大棚里,人们往香菇杆里加水,采摘香菇,进行香菇的班级筛选……变得很忙碌。

记者来到了70岁的老人冉黑臣面前。 听了现在的生活经历,他不由得说:“爱菊克服了困难,投资了几百万元搭建了这个财富平台,全村都称赞她。 你看! 在这里,我爷爷也能赚钱! ”说到这里,冉黑臣动作娴熟,更换注水器。

摆脱贫困的家庭说:“我妻子初中时患有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结婚后为她看病负了很多债,连当时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 前年,我家在村里被评定为贫困者后,村干部黄爱菊眼见为实,痛心疾首,怂恿我俩来这里工作,还让我老婆尽可能轻地工作,每月发给我3000元工资。 我现在在这里感觉很好,摆脱了贫困,是党的扶贫政策救了我这个家! ”

“咚咚咚……”脚步声响起,一只70岁的独居老人伦小狗匆匆进来,提着橡皮桶熟练地摘香菇。

“爱菊对我这么好,我必须好好干! ”

在谈话期间,黄爱菊走进塑料大棚,将一叠现金慢慢送到小狗手里,老人笑着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丰收成果。

黄爱菊说:“去年6月,我作为乡代表去西峡参观香菇产业,看到香菇惊人的快速发展前景时,产生了建立自己的产业基地的想法。 我克服了种种困难,移动了一百亩土地,投资了三百多万元,进入棚户区建立了二十万棒规模的产业扶贫基地,增收了包括全村贫困家庭在内的三十多个村民。 ”。

黄爱菊自信地说:“搞好香菇产业的同时,种植甜瓜,利用自己香菇产业的特点对香菇进行深加工,生产香菇片、香菇酱,增加香菇的附加值,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整天……”

标题:“【扶贫故事】产业基地笑声多”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xw/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