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62字,读完约7分钟

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我从香港出发到北京,出席了九月二十一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会,在沿途看到的情况和参加大会期间,看到的东西很多。 过去十多年,一直呆在华南国统区内工作,这次只要能回解放区,见亲人,回老家,什么都新鲜,什么都能唤起自己的感情。 这本小册子里写着我利用会议的休息时间记录的感想。 各位网友,这些作品是报告书,散文,杂感,什么都行。 我想记录的只是我压抑的兴奋心情。 1949年10月在北京。

司马文森的着作《新中国的十月》的标题

如果我父亲司马文森还活着的话,应该已经103岁了。 他从来没有想过,70年前自己写的两本书,现在竟成了多么珍贵的历史资料。

一本叫《新中国的十月》,另一本叫《新人物,新作风》。 记述了司马文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的经历和见闻。

《新中国的十月》中收录了司马文森在香港《文汇报》上发表的11篇文案。 1949年10月18日至11月20日。 1950年1月5日由香港前进书局统一出版,并向国内外发行。

《新人物,新作风》中收录了司马文森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的36篇复印件,时间为1949年11月6日至12月22日。 我们找到了当时的新书预告,但很遗憾至今没有找到原件。

1949年9月5日,司马文森作为中共香港工委的文委员,秘密北上,从香港到北平出席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 应邀从香港北上出席会议共六次,司马文森应该是第五次或第六次。 同行的有李铁民、胡子昂等。

一个因国民党白色恐怖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长期奋斗的年轻共产党员,终于想要解放,翻身做主人,多么兴奋啊!

这种兴奋出现在《新中国的10月》11篇副本的标题中。

到了最初的体民城市

二、在山东平原上疾驰

三、水闸打开,水头溢出

四、一群真实、智慧和光辉的人

五、北京,翻身的城市

六、毛泽东,我们的亲人!

七、欢呼声啊,中华人民共和国!

八、胜利的红旗在人民广场展出

九、在人民的首都、快乐的大海中

十、携手在为人类幸福的共同斗争中

11、回见,北京!

司马文森在《新人物,新作风》一书的后记中写道。 “我想写下自己的见闻,供海外网民参考,让大家明白摆脱苦难的祖国是辉煌的,有前途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在新的基础上努力,奋斗下去。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写在香港。

《新人物,新作风》四大章36篇副本,前两章小标题为:北京人民首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奇迹人民的胜利; 新社会,新人物,新风格人民公仆。 多才多艺的人民解放军。 听将军们谈论解放区作家如何生活知识分子和人民队伍的结合等。 在《人民政协见闻录》一章中,小标题中写道:“不开无准备的会”。 北京酒店招待所的瑟记三大人民宪章是如何产生的新国旗是如何被选出来的为毛主席投票,是我们的荣幸! 学习大会精神和作风的我们等待着,终于看到了这一天。 难忘的印象; 参政者名单是如何决定的?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干什么? 在新中国建设中大家是怎么分工的? 在“人民领导人的印象”一章中,小标题是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 谦虚诚挚的朱总司令我们的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先生。

“70年前的两本书”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共有六个委员会,司马文森被分配到《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召集人是周恩来。

9月27日,政协全体会议通过新中国《人民政府组织法》、《共同纲领》,通过国都、国旗、国歌、纪年等,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 父亲还记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时隔五千年,中国人民亲手表决了自己的宪章。 作为国家的主人,解决自己的命运! 我们兴奋,多少说不出的感情,像海涛一样,像巨浪一样,在我们心中起伏,有多少热血,在我们的身体里奔腾。 热泪盈眶,它想流下来,为了幸福、兴奋、兴奋! 那是我们全国人民大团结的象征,我们支持,我们鼓掌,我们欢呼,我们一致举手通过!

父亲叙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记述了这个庄严伟大的日子。 10月1日下午,父亲和代表们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 下午3点,盛大仪式开始,新中国向世界、向全国人民宣布诞生!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电动旗杆上渐渐升起,连续10分钟没有庆祝礼炮的轰鸣。 共和国的酋长们和来自我们全国各地的人民代表们一起,和全国人民站在一起,检阅着这位勇敢无双的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站在自己的阅兵台上,能够检阅自己的部队,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临时搭建的看台上,来自苏联的代表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苏联文化艺术团,从很远的地方参加新中国成立庆典。 团长是法蒂耶夫和西蒙诺夫,带着红军歌舞团、摄影队。 看到人民解放军军旗率领海军、步兵、坦克兵团、骑兵兵团、炮兵兵团走在检阅台上,他们鼓掌为乌拉欢呼,终于我们听到了声音。 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站在广场上的30万人像一个身体一样严肃地聆听着。 之后,全场欢声雷动,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暮色笼罩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上红色旗帜、红色灯光、红色焰火交相辉映,变成了红色的大海。 游行队伍依然有组织地走在检阅台上,人们一边唱着热爱自己领导人的赞歌,一边说:“毛主席万岁!

10月2日晚,父亲出席了中国文艺界代表在怀仁堂为苏联文化艺术代表团举行的欢迎会。 在欢迎会上,有人拿着电报接近朱德总司令。 朱总司令用兴奋的声调向大家宣布:我们伟大的友邦苏联,最初与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个声音像大雷一样,响彻每个身体的内心。 人们站起来,疯狂地、持续地鼓掌,这是司马文森作证的新中海外交空前建立的令人兴奋的时刻。

司马文森一直珍藏着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徽章。 他的号码是239。

司马文森于1949年9月5日去北平,10月25日回香港。 亲历者怀着不可抑制的兴奋,记述了参加开国大典的见闻,许多篇章一天一夜完成,并就《北行书简》11篇报告文学,及时向香港《文汇报》发送新闻,向海外报道。 至于复印件是陆续寄回来的,还是带回香港,我们不知道。 总之,从1949年10月18日开始在《文汇报》上发表时,他还在内地。 回到香港集成出版《新中国的十月》。 出版于1950年1月。

司马文森将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经历、见闻,于1949年11月6日至12月22日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36篇题为《我从北京回来》的报告文学,汇集出版《新人物、新作风》一书。

这是司马文森为新中国的成立留下的永恒记忆,是忠实的共产党员留给祖国人民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

那一年司马文森33岁。

标题:“70年前的两本书”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