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6字,读完约3分钟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说,必须在事物的过去找到其根源,只有知道事物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其实际情况。

法国历史学家米其拉说:“谁把思想局限于现在,谁就不能知道今天的现实。”

法国另一位历史学家布洛赫说:“各个时代的统一性如此紧密,对现实的曲解一定来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以上三位牛人各说各的话,实际上都在讲述历史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其实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更简单的话,可以参考历史,了解兴代。 可以用历史做镜子看现实,可以预见未来的趋势。

我知道这位皇帝是唐太宗。

问题是,我们了解历史,是否真的能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得更好。

未必如此。

一位外科手术医生读了《资治通鉴》后,他的运刀水平更是不准确。

即使一位金融投资者读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的投资成功率也不会因此而丝毫提高。

我想说的是,唐太宗、布洛赫、米其拉等人对历史现实的指导意义并不那么明显。 事实上,我们人类愚蠢、自私、狡猾的本性根深蒂固,所以无论历史决定我们往哪个方向走都会陷入泥潭,我们最后都会陷入泥潭。 古人犯的什么错误,我们很可能再犯一次。

是的,历史可能不具备鉴古知今的典型效果。

既然历史不一定能指导现实,我们为什么还要了解历史?

首先,我们有怀旧的本能。 我们怀念过去,怀念小时候,怀念一字一句写信的时代,怀念葫芦水一瓢水打菜的时代,怀念鸡的叫声,怀念狗吠,真的怀念漆黑的夜色和清脆的鸟鸣 浏览历史可以满足我们怀旧的欲望,治愈我们文化上的乡愁。

其次,历史很美,我们需要历史点缀现实。 好的历史书,震撼的历史故事,就像阳台上的盆景,不能吃也不能喝,但不能离开。

再次,历史更大的用途是在你不知不觉中变大。 一个人越了解历史,就越不会被眼前无聊的生活琐事所束缚。 从现实的泥潭中探出头来,深深地呼吸着历史的空气,你将被博大雄浑的幸福包围。

刘海永的《大宋饕餮:从早市小摊到深夜食堂》是一部描写千年前宋代饮食生活的历史书,令人宽慰的是当今世界华人圈的文化乡愁。

中国人共餐很盛行,共餐什么时候开始? 宋

中国人沉迷于炒菜,炒菜是什么时候成为主流的烹饪方法的? 还是宋。

这本书除了考证宋代的人吃什么、怎么吃之外,还分别描绘了大宋宫廷、官场、民间的饮食生活,向我们各个方面展示了宋代人的饮食形象。 一本手中,大宋我,把宋朝比较宽松、比较温情、比较精致、比较繁荣的前现代社会一次拉到你面前,触手可及,唾手可得。 读了这本书,不仅对宋朝300年的历史感到兴趣和亲切感,还能自由地穿越现实的餐桌和历史的餐桌之间,反复呼吸不同味道的自由空气。

我之前说过,历史不一定能指导现实,但在一口气读完这本深奥浅出的宋餐史后,各位网友可能会驳斥我的意见。 因为在本书的第8章中,作者从宋文献中精选了20道菜,不仅严密考证其来源,还详细介绍了其方法,我们现代人只要按照书中介绍的工序一步步走,就能恢复原汁原味的宋朝!

标题:“我们为什么有必要了解宋朝人吃什么”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