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2字,读完约3分钟

我的家乡是个小自然村,叫李老庄,现在叫老庄新村。 早些时候只有十几间房子,迅速发展至今也只有几十间。 小村民风淳朴,看起来很快乐。

我小时候,家乡的人们沐浴着日出制作,日落休息。 我清楚地记得,在下午温暖的阳光下,朴素的人们躺在草堆上晒太阳。 当时的人们,没有高质量的生活压力,也没有大鹏展翅高飞的渴望。 我们的孩子们白天去割草,雨后去采蘑菇,秋天去山上砍柴。 有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听老人说,从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和多彩。

初中的时候,被父母送到离家20多公里的乡要点中学学习。 印象最深的是学校的食堂,食堂不蒸馒头,只蒸馒头,烤稀饭。 每周我们有18个馒头作为离家一周的干粮。 当时白面很少,大部分同学都有红薯面条和杂面馒头。 去小组蒸馒头时,几个好同学把我们的馒头放在网兜里一起。 带着馒头冬天还可以,但是夏天不行。 星期四以后馒头会发霉。 也许是因为经常吃发霉的馒头吧,从那时开始得胃病,一直很瘦。 高考时身高1.66米的我体重只有42公斤。

为了父母的教育和老师的培养,上初中三年级以后,我顺利地考上了县第一高中。 我记得那届有200多名毕业生,我考了第十名。 但是到了高中,我的作业,特别是英语的差距太大了,赶不上城市学生,很辛苦。 高中时代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时代,也是改变人的命运的时代。 和城市学生相比,我家很平凡,成绩一般。 因此,我特别渴望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

3年过去了,第一年的预选赛直接落选了。 暑假我努力学习,重新学习了一年,我通过了预赛,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 压力和焦虑不断增加,失眠、厌食、神经衰弱不断加剧,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学习的信心。 再读一遍,功夫无视有心人,我终于希望。 这一年,真的出山了,和生下我的父母离开了故乡。

两年的师范生活和中小学相比是天堂生活,我通过努力获得了本科前三名的名次,获得了奖学金。

毕业后,我来开封工作,成家了。 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开故乡。 一眨眼三十年过去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4年前,父亲突然脑溢血。 父亲在icu和病魔进行了43天的抗争,结果没能留住生命的落叶而归根,按照父亲生前的意愿,我们姐妹三人把父亲送回了老家。 在东山顶上,父亲静静地躺在那里,和房子后面的古老的楸树,默默地凝视着故乡这片热腾腾的土地,守护着故乡的草和树

这几年一到清明节,我们姐妹几个回去祭奠父亲。 回到老家,每次都受到叔叔家几个弟弟的热情款待,村里的人也来聊天。 那熟悉的乡音,浓厚的乡情,让我无限留恋故乡。

有些人说家乡年轻的时候想每天离开,老了的时候又想每天回去。 啊! 有家乡的家人,怎么能放下这份留恋?

现在的家乡,不再倚天吃饭,早就告别贫困了,家家户户盖小楼,买汽车,人们安居乐业。 这些都见证着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时代变迁、家乡变化。

标题:“家乡 渐行渐远”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7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