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43字,读完约6分钟

很多人对历史的爱好仅限于读故事,所以他们经常把《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和《杨家将》等历史评书当做以历史为主题的《甄嬛传》和《芈月传》等影视剧也当做正史来看。 当然这不是真正的历史,也不是真正的历史,充其量只是喜欢做吃瓜群众,逛逛,热闹,自娱自乐。 那么,要读真正的历史,应该读什么呢

第一个是读历史,读故事。 历史是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我们看到的历史大多是历史学家有意识地选择编纂的,但其文直,其事核,美、不藏、不藏恶(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基本上是需要遵守的。 要读历史,首先要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然后整理这些事情的本末。 在这个层面上,历史是由一件事有序排列组成的。 弄清楚每件事的经过,弄清楚事与事之间的前因后果,相当于在几千年的历史上画了一条线。 有了这个纲要的线索,历史就可以掌握,可以被阅读了。 否则,千头万绪,面对乱麻,容易陷入治丝益棼的困境。 当然,历史本身还有一个书写问题。 历史学家为了叙述的方便,或者为了内心一种压抑的感情,或者为了凸显某种情节,借用文学的方法,例如叙述,插入,知道历史不能倒下,但是这样写,一点点事情 这是许多人阅读历史的一个理由。 但是,如果读史只有这些的话,那和读小说没什么区别,还不是真正的读史,或者说,这只是浅层次的读史。

“读历史 读什么——清风同志《读史札记》序”

第二,读历史,读人心。 诚然,历史由事构成,但事的背后和主导者还是人。 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史书以纪传体为中心,但实际上是以人为本,可以说是扯了关键。 历史是人创造的,是人记录的,也是人读的,所以当然要以人为本。 在这个层面上,历史是由一个个体、一个组组成的序列。 所以,要读历史,当然要读人。 所谓读书,不仅能说出五虎将的名字,还认识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鲁迅《风波》),更是读人心。 人心是指人的感情、心灵、良心、自觉、境界等内在深层的东西。 时间在变,事物在变,人也在变,但不变的是人心。 几千年前的人和事能打动我们的心,还是出于共同的人的心。 所以,我们读历史,就是触动古人的心。 明知孔子不可为之的做法、孟子提倡的舍生和正义精神、司马迁送书的勇气、韩愈勇勇往直前的斗志、岳飞尽忠报国的品质、林则徐逸利国的生死、趋祸避难的精神,直到今天 而且,我们还批判哪些贪污浪费,祸害国家和人民的奸臣、坏人。 这些都来源于人心,根植于人性。 我们必须接触古人的喜怒哀乐,深入古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的各种表现,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言行,立刻以善与恶、对与错之论来决定古人的内心轨迹

“读历史 读什么——清风同志《读史札记》序”

第三,读历史,读大势。 所谓大势,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规律。 中国几千年是以朝代更替为明显特征的历史,其间有盛世,有乱世,有分裂,也有统一。 是什么引起了这些分分合合治乱,这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所以,通过许多人、许多事,透视历史大势,是阅读历史的重要任务,也是历史的重要功能。 我们要读历史,就必须不断努力穿透纸背,把握历史的大势。 只有掌握了这一大势,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历史,才能真正了解古人的心,对一个朝代、一个国家、以及一个身体,从哪里来、该怎么去,做出正确的评价。 借力而兴,逆力而行则亡。 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指示,也是现实中必要的指导。

第四,读历史,读智慧。 智慧是多方面的,资治通鉴是最重要的。 他看着朱楼,看着他的宴会客人,看着他的楼倒塌了(孔尚任《桃花扇》),秦人不充满悲伤,然后人就悲伤了。 后人鉴于此,后人也为后人感到悲伤(杜牧《阿房宫赋》)。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得失。 以历史为鉴,可以知兴代(《旧唐书魏征传》)。 历史是镜子,曾经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是一个例子,是一个样本,这是后代的榜样,也是后代的警钟。 它警告我们不要走前人走过的弯路,不要走前人走过的错误道路。 人不读历史,就会重复同样的事情。

第五,读历史,读现在。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历史、现实、未来,本来就是前后相继、代代相传的。 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叙旧,想到来者(《报任少卿书》),王充说:“知古不知道现在,陆沈不知道现在,这叫盲。” 陆沉,愚蠢迂腐,不合时宜,这是只有历史不知道现在的结果。 比喻盲目、无知、不明事理,这是拘泥于眼前、不擅长历史的结果。 历史、现实和未来是决不可分割的。 只有把握历史,才能在纵向链条中找到我们的位置。 只有关注现在,才能在横向互联网上明确我们的定位。 所有的历史,都只能在现实世界中活跃。 可以为我鉴戒,用历史的逻辑、历史的思考、历史的视角、历史的感情,认识现实、寻找定位,知道它要走了。 在这个层面上,读历史就是读现在。

“读历史 读什么——清风同志《读史札记》序”

一言以蔽之,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过去许多复杂复杂的事情和各种各样的人,还有不变的人心和永恒的道路。 这些道理总是出现在现在,可以指引我们走向未来,为未来指明正确的路径。

有一段时间,历史很热,好像全民都在读历史。 但是,热了以后,又冷了,很少去海啸了。 其实,热和冷都不一般。 我觉得对历史的态度很温和。 这个温,一个是必须对历史怀有温情,怀有敬意。二是历史应该有持久的关怀。

清风同志就是这样一位长期关注历史、具有温情脉脉、令人敬畏的学者。 他最近把浏览自己历史的笔记总结了一下,一共做成了100篇,发给了我。 奇文共同鉴赏,疑义相与解(陶渊明《移居》)。 浏览后,感慨良多。 具备客观历史思维的领导干部,不仅给施政带来了深厚的历史感,也为未来赋予了确定的方向。 所以,叠床架,画蛇添足,写上面的话,权利共同学习!

标题:“读历史 读什么——清风同志《读史札记》序”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7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