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07字,读完约9分钟

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广党的抗日主张,动员群众,动员一切力量投入全民族的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古城开封诞生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日救亡团体。 在党的领导下,该团体成员克服了许多困难,在开封和河南深入许多城乡开展了一系列救亡活动,到1938年底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现在80年过去了,用这篇文章来纪念。

培训班:培养抗日救亡骨干力量

随着日寇的大举南侵,国民党正面战场相继败退,我国华北、华东大部分地区沦陷,河南濒临危险,省会开封处于抗战前沿。 适应新形势,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到来,1937年9月和10月,中共河南省委、开封市委相继在开封重建,承担了领导中原和开封人民投入抗战的历史使命。 这一年11月,河南省委通过河南大学嵇文甫、范文澜等进步教授,以河南大学文学院的名义举办了河南大学抗敌培训班(简称抗培训班),开始为抗日救亡培养骨干力量。

培训班学员100多人,主要是河南大学、开封女师、北仓女中、开封女中等学校、流亡开封的平津爱国学员最多,其中共产党员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较多,他们中年龄较大的17、8岁,小的15、6岁。 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萧一山担任抗训班主任,嵇文甫、范文澜担任副主任,马致远(即刘子厚)担任军事教官,从北平返回开封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负责人冯纪新担任学生总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

为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马致远被任命为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开身份,去抗培训班讲授了游击战略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洛川会议通过)。 嵇文甫为学生讲授哲学,范文澜讲授抗战形势和统一战线。 抗训班还开设了《通俗政治经济学》《大众哲学》《社会快速发展简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民族英雄史话》等课程,受到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上课时许多青年旁听,河南大学礼堂经常空无一人。

训练中,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抗战形势,研究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 学员们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抗日推广、实弹射击和野外游击战演习,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星期天,他们和平津流亡学生一起,在开封附近的农村开展推广活动,到最后充满了救助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来自上海的冼星海和金山率领的抗日救亡推广队伍也已经开封,他们多次去抗培训班唱抗日歌,帮助练习抗日剧,对抗培训班的活动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按计划,抗培训班最初计划举办三个月。 由于济南沦陷,徐州紧逼,敌机轰炸开封,开封,大、中学提前放假,迁回豫西南,加上国民党特务捣乱,河南省委坚决表示:结束抗培训班,部分学生送往延安,其他部分为河南大学抗敌。 一个多月的反培训班于1937年12月中旬结束。

服务团:中原腹地展开救亡推广

服务团共有70多人,嵇文甫任团长,留开封继续统战工作,范文澜任副团长随团南下,冯纪新任总队长。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省委派出了马致远随团活动,其中设立了中共地下党总支,由冯纪新担任书记。 服务团还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以保证组织的团结和加强。

1937年12月下旬,服务团从开封徒步南下,踏上了推广抗战的道路。 他们经朱仙镇、尉氏、鄢陵,于1938年元旦前后到达许昌。 他们一起来,以戏剧、歌曲等形式推广抗日。 在许昌,服务团深入城乡,唱歌、演讲、墙报、演戏,一时间中原腹地响起了抗战雄壮的歌声。 在这里范文澜、马致远举办了为期两周、有100多名学生的第二期抗培训班。 结束后,一部分学生前往延安,一部分留在服务团,一部分来到雀山县的竹沟,称为小延安。 竹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河南省委也从开封迁到这里。 因为竹沟这成了中原人民的指导中心。 即使是今天,进入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陈列室,通过照片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1938年春节,服务团离开许昌来到舞阳,分小分队进城乡,通过演街头剧,唱救济歌,唱时事墙报,推广画画,夜校和识字班,农民学文,挨家挨户/ [ 服务团经常演的剧有《放下你的鞭子》《逃过劫难》《九一八以来》《捉汉奸》《百马计》《保卫卢沟桥》《打鬼子》等,唱的抗日歌有《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毕业歌》 新剧《放下你的鞭子》引起巨大反响,人们燃起敌忾心,怒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当亡国奴隶,青年们纷纷从军打鬼子,各界群众欢欣鼓舞地为抗日将士募捐。 时间,舞阳成为河南抗日救亡的中心。

服务团在舞阳开展的抗日救亡活动使国民党顽固派感到害怕,限制和反限制的激烈斗争在这里展开。 服务团本来打算在舞阳继续举办培训班,轮训了当地3000多名蓝救会成员,但由于国民党顽固势力的限制而未能实现。 国民党企图通过在舞阳军政当局设宴款待客人将服务团驱逐出境,主张服务团名称不合法,并改名服务团。 范文澜在宴会上慷慨陈词,怒吼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的罪恶行径。 考虑到国共合作大局,服务团更名,但抗日救亡宗旨不变,职工实质上由我党领导,服务团于1938年2月改称河南省战时教育事业促进团(简称战教团)。

战团:前往豫东南参加挺进队

根据省委指示,战教团于1938年4月离开舞阳,沿平汉铁路南下,赴豫东南进行抗日推广。 这个年轻的队伍,在众多纷繁的斗争和艰苦的工作锻炼中成长起来,抗日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信阳一带是革命老字号,我们党在这里有一定的事业基础。 战教团来到这里,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 他们零零碎碎地分成几个小组,跋山涉水,走村过家,忍饥挨饿,深入柳林、谭家河、李家寨、东双河、辛店等村镇,以各种形式动员群众。 他们还协助中国共产党豫东南特委员会,组织妇女救济会、青救济会、农救济会等群众抗日团体开展工作。 战教团党总支还发现和培养了积极分子入党,陆续派遣党员到地方,帮助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 为了准备东南沦陷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战争教团在信阳举办了游击战略培训班,培养了开展游击战争的骨干力量。

战教团成员无论去哪里,都会在哪里点燃救助的火焰。 辗转信阳、遂平、潢川、商业街、光山、罗山、固始、气息县等地,他们搭建舞台,倾情演出抗战剧目,台下情感交流。 他们的抗战歌声响彻夜空,台下群情高涨,抗日爱国热情高涨。 他们开办农民识字班,组织儿童团,以《抗日三字经》为教材,教农民识字,教农民讲革命道理,教儿童团员唱抗日歌。 他们对有爱国心、同情抗日、参加抗日的国民党下级军官和士兵开展统战工作,推广慰问党的抗日主张,慰问前线官兵,感动官兵。

由于战争教团没有经费,所有支出都在自力更生。 因为这生活非常困难。 没有蔬菜,他们吃馒头和咸菜,一天三次没喝汤,身体非常营养不良。 到了宿营地,他们发现了麦草、稻草,铺在地上睡觉。 除了漫长的道路之外,他们大多生病了,但他们活泼乐观,坚强,没有倒下! 身体像逆流船,心比铁石强。 期望父亲所有孩子的志向,至死不怕困难。 这是开封女中学生刘西用诗不动摇,将抗日表现到最后的决心。 勇敢奋斗如猛虎,天真如幼儿,这是罗山县开明人士对他们的赞扬!

1938年9月商业街沦陷,豫东南局势急剧紧张,党组织指示战争教团立即搬迁。 他们不顾敌机的轰炸和扫射,越过大别山搬到湖北。 载着倾盆大雨、泥泞小路、病人,日夜兼程,住牛棚,睡猪圈,他们团结友爱,用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到达了约定的集合地点湖北省岐亭镇。 随后暂时停业抵达襄樊,在那里返回南阳,接受党组织的接待和部署。

今年11月,根据省委指示,战争教团赴信阳邢集,加入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信阳挺进队,投入豫鄂边区敌后游击战争。 迄今为止战教团的成员有去了延安的,有去了竹沟的,也有被党组织派遣去了其他地方的。 无论如何,经过革命洗礼后,战教团的成员相继被送往革命队伍,战教团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从抗训班到服务团再到战教团,短短一年时间,在党的领导下,这支由开封青年学子组成的抗日推广队伍,重复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推广党的抗日主张,唤起了民众的团结抗日,河南

1985年,刘子厚为这支队伍写了题辞:河大抗敌培训班来到战争教团,在抗战时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们是开封青年的光荣和自豪。

记住他们的名字吧:杜启远、王良任、余士谦、申毓秀、赵慧敏、马光庭、郑经文、李钦梅、王小惠、刘西、赵家香、谷秀真、王素珍、刘雯、肖清云、李允爱、王汝辉、桂敏英、桂敏英

标题:“从抗训班到战教团:开封学子的青春之歌”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