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4字,读完约4分钟

古城东北角,河南大学校园与古城墙之间静静躺着碧水湖,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披着金色的阳光,垂着头柳。 在微风的吹拂下,她像苗条的小仙女一样舒展着柔软的腰,挥舞着细长的手臂,翩翩起舞。 波光粼粼,如绢纹,滑溜溜的嫩绿。 仰望天空,云片悠然移动,低望着湖中心,另一天,云影彷徨。 岸边的景色倒映在湖里,是与青翠一色、情意深长的学生在一起,开封市民熟悉的铁塔湖。

铁塔湖因与千年铁塔相邻而得名,也作为铁塔而闻名。 湖南铁塔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湖面约9.62公顷,湖东、北两面被古朴厚重的古城墙包围,西、南岸与河南大学相邻,西北岸有园林式展馆,展馆南北 湖中心有岛,岛上有什么公屋,曲桥相连?

关于铁塔湖的由来,很神秘,至今也没有确切的说法。 河南大学信息传输学院的时勇教授在《那湖那景》的文章中说:“小时候就知道开封有几个大坑:城西南的包府洞、城西北的龙亭洞、城北东面的铁塔洞。 但是,这个洞什么时候变成湖还不清楚。 大小水坑都叫洞是开封的习俗。 铁塔洞原是开封城东北角的大坑洼地,水面随着雨水或大或小,洞内杂草丛生,深度各异,是附近居民洗衣服洗澡(以前称游泳为洗澡)的地方。

那么,铁塔洞是怎么变成铁塔湖的呢? 时勇在文案中,突飞猛进,在一日千里大跃进的年代,河大(当时被称为开封师范学院)的师生在这里放置了卫星:几天的时间里把这个洞的洼地建设成了风景秀丽、杭州西湖开封(河大园中的)东湖。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大学和铁塔公园之间没有隔离墙。 当时铁塔公园人烟稀少,十分荒凉,方圆几英里内除河大师生外几乎没有游客来过。 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为了更好地保护铁塔,1960年初,开封市委决定正式交给河南大学(有时是开封师范学院)管理。 当时的国家正处于大跃进的高潮,学校也以劳动为主。 河南大学党委发出了修理铁塔湖的号召,提出了美化校园、改造思想、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地上天堂的口号。 1960年3月27日,在冬季的荒野上,一些学生参加了学校总动员,甚至光着背参加了誓师大会。 在学校委员会的号令下,人工造湖的战斗打响了。 面对恶劣的天气和繁重的劳动,师生们的回答是英雄面前没有困难,从困难中英雄、红军不怕远征的困难,我们不怕泥水滩,用铁锹挖土,用两筐抬山。 河南大学师生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改革创新,采用海、陆、空(空中拉索,地面铺木轨,水中浮舟)联合作战方式进行运输,创造了每小时运输土348筐的记录。 师生们奋斗了四天四夜,强行拿来了。 曾经有一首流行的诗,描绘了当时东湖竣工的场面:锣鼓震天红旗,东湖工程竣工。 堤坝之所以扩展,全靠人力。 湖心假山环清水是我们大家自己构筑的。 湖中心亭,真漂亮,是我们大家自己建的。 湖心桥、映彩霞,是我们大家自己做的。 一块木头,一块砖,都是大家自己搬。 湖光塔的影子风光很好,都是大家手巧。 有山有水,我们的校园多么美丽。 东湖景,说不完,歌声满船都是笑声。

“河南大学与铁塔湖”

时勇在文案中说:“当时的建设者叫湖,一个是想避开坑的小和土。” 二是强调人战胜天的力量。 因为前面冠以铁塔的人们早就有习性,东湖和铁塔湖混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现在只剩下铁塔湖这个称呼了。

河南大学和铁塔湖的边缘,不仅是因为河大和铁塔湖彼此相邻,铁塔湖不仅是河大师生用铁锹挖出来的,每天看着铁塔湖长大的河大学子心中逐渐培养出一种铠甲精神,这种精神被称为河大教师。 2008年初,与学校隔着铁塔湖多年的围墙被完全清除。 百年校庆之际,河南大学实施了东门内铁塔湖南岸景观工程,在铁塔湖南岸建设展馆、长廊、亲水平台等,建设了观塔、观湖、观古城墙三观园。 那个湖,一下子就和河大校园融为一体了,师生们可以在湖边读晨报,在湖波塔影中漫步。

铁塔湖没有未名湖、西湖那样悠久的历史和知名度,但没有包公湖、龙亭湖的名气,典故也很多。 虽然紧靠着古城墙脚下,映衬着千年古塔,毗邻百年学府,但铁塔湖古朴、幽静、清廉美丽。

标题:“河南大学与铁塔湖”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