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89字,读完约8分钟

《淳化阁帖》

北宋淳化三年,即公元992年,在都开封发生了中国书法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情,由宋太宗亲自决定,由王着担任勒刻版书法法帖《淳化阁帖》的编辑完成。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丛帖,收集了先秦至隋唐1000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各代帝王、大臣和知名书法家102人的420件书法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的始祖。 《淳化阁帖》完成于淳化年间,收藏在皇宫秘阁,因此被称为“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

《淳化阁帖》的原版刻在枣树版上,最先用于拓本的是李廷硅墨拓本印在澄心堂纸上,这一点很讲究。 枣树版容易开裂变形,留下牌匾不耐用,但刻得非常细致逼真。 李廷硅墨和澄心堂纸都是南唐宫廷用品,南唐文化比较发达先进,国君李琻、李琘都很迷恋诗词书画艺术,南唐制墨和造纸技术和技术水平都非常高。 李廷硅墨取黄山松烟制成,坚硬如玉,纹如犀,香气能袭人,能刨木,落沟月月不坏。 澄心堂纸因其肌肤如膜、坚硬如玉、薄薄有光泽而闻名。 李廷矽墨和澄心堂纸被公认为中国制墨史和造纸史上最好的墨和纸(没有之一)。 宋太祖开宝8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将南唐宫殿宝物洗劫开封。 其中包括李廷矽墨和澄心堂纸。 到宋仁宗的时候,这两个宝贝已经非常稀少,比金子还贵重。

“宋太宗与《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临摹完成后,拓印装订成了一套十卷。 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第234卷为历代名臣书,第678卷为王羲之书,第910卷为王献之书。 《淳化阁帖》初拓本由宋太宗恩赐给宗室及登二府的近臣各一套。 二府是东府负责行政的中书门下、西府负责军事的枢密院,能登二府是皇帝的亲信大臣,数量很少。 从那以后臣下就没有被赋予“淳化阁帖”,所以这样的初拓本在当时很少见,非常珍贵。 经过1000多年的历史硝烟侵蚀淘汰,直到现在,没有人收藏《淳化阁帖》的第一部拓本。

太宗其人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收集各书法墨迹的法帖是宋太宗发谕完成的,但并非偶然,让我们来认识宋太宗这个个体吧。

唐太宗赵炅( 939~997年)是后周大将赵弘殷的第三子,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 他一开始赵匡义、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为了避免皇帝名字的禁忌,宋太祖给他起了名字的光义。 宋太祖死后,他当上了皇帝。 第二年,即太平兴国两年(公元978年),他自己改名为赵炅。

赵匡义从小就很聪明,哥哥赵匡胤喜欢挥刀作棍,他喜欢读读书习文。 他父亲赵弘殷看到三个儿子喜欢读书,也很高兴,从此他带兵打仗,打败敌人的州县,不抢财物,而是要旧书,把这些旧书带给三个儿子,要求他好好学习。 赵匡义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进步,成为了工文业、多才多艺、能文能武、有谋略的人。

周显德7年(公元960年),陈桥兵变中,赵匡义为主谋者,他和其他将军拥戴哥哥赵匡胤为皇帝,开始宋朝的基业。 开宝9年(公元976年),宋太祖去世,赵光义当上皇帝的是宋太宗。 继承宋太祖完成统一大业的遗志,消灭北汉,平定吴越等割据势力取得胜利,但在与北方契丹族政权辽国的战斗中多次失败。

宋太宗虽然军事斗争没有成功,但在历史上留下了烛影斧声增强后等千年之谜,引起后人争论,怀疑他作为皇帝的合法性和人品,但他能取得文化事业的成果。 他在位期间,组织李氏、徐铉氏等多位学者修整《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使徐铉氏等完成了《说文解字》的校订。 他喜爱诗赋,游说其身体,形成宋初诗歌的兴盛局面。 他喜欢书法,擅长篆书隶行草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宋朝的货币淳化通宝是宋太宗亲自写的。

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令人着迷,历代帝王也是如此。 魏晋以来,历代皇宫收藏优秀书法作品以前就流传了下来,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流入宫廷。 但是这些作品被困在深宫里,只有皇帝和极少数身边的大臣才能看到,通常人们看不到其芳姿。 更像唐太宗的李世民一样,他迷恋着王羲之的《兰亭叙利亚》,竟然把这件稀世珍宝作为殉道品埋在他的坟墓里,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宋太宗就像这些自私的皇帝一样,他把皇宫收藏的珍贵书法作品雕刻出来,拓印成书,公之于众,让普通人也能看到它的真实面貌,欣赏、学习、研究。 不得不说,《淳化阁帖》的出版开创了皇家临摹勒书法法帖的先例,后代皇帝也效仿了这一点,宋太宗为中国书法艺术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宋太宗与《淳化阁帖》”

侍奉书王

说起《淳化阁帖》,另一个不能不提的人就是他的王着。 王着(公元? ~公元992年),字知微,四川成都人。 五代十国在蜀担任小官,宋灭蜀后开封都城,成为宋小官。 王着因为书法好,字漂亮,出名晋升了。 随后宋太宗召见王着,任命他为翰林侍书和侍读,直奔御书院,到御书院上班,成为皇帝近臣。

宋太宗被书法迷住了,经常在皇宫练习书法,他对自己的书法很自负。 有一次宋太宗拿着他写的书给国王看,王着说“没有尽善尽美”。 也就是说,还不是很好。 宋太宗听说王着这样评价他的字,更勤奋地练习书法,在临帖上写字。 过了一会儿,宋太宗又给国王看了他的字,王着还是说“没尽善尽美”。 有人觉得不可思议,问王着为什么敢于批判皇帝的书法,王着说,在现在学习书法的阶段,如果现在他写得好,他就会变得任性,今后不能努力练习,不会进步。 所以,宋太宗更加努力练习,久而久之,之后把自己的书给王看,这次王着说:“工作已经到了,非臣能成。” 也就是说,皇帝的书法功夫已经练到家了,写得比我好得多。

王以认真执着书法艺术的态度批判宋太宗的书法,宋太宗不仅没有谴责,反而更信任他,让他主持《淳化阁帖》的整理、临摹,这是一项非常繁重而繁复的任务。 内庭收藏的历代书法家的作品数量庞大,水平参差不齐,多部作品没有签名,要对这些作品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需要很高的艺术鉴赏和分解鉴别能力。 王着不负宋太宗的重任,比较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淳化阁帖》诞生后,后世有学者指出其中一个错误,认为真伪交织、顺序混乱,王着鉴别水平不高、能力差。 但是,如上所述,第一次有这么大的工程,谁也不能保证没错。 一点错误也没有。 另外,也不能否定《淳化阁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 也不能否定王着的功劳。

《淳化阁帖》的历史地位

《淳化阁帖》集中展示了许多著名书法家的墨迹,但这些墨迹曾为普通人所罕见,拓本一出现就受到广泛关注,多处翻印,多部刻本传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宋仁宗年间,皇宫内发生了两次火灾,《淳化阁帖》原刻枣木版被烧毁,初拓本(也叫祖本)绝版,弥加变得珍贵起来。 宋徽宗大观年间,特别出自内府所藏真迹,命令龙大渊改编次,临摹石头。 这次编织的丛帖叫做“大观帖”,由于帖石蔵在太清楼,所以也被称为“太清楼帖”。 《大观帖》是按照《淳化阁帖》的顺序编纂的,分为十卷,但文案大部分相同,没有太大区别。 《大观帖》纠正了《阁帖》的谬误,临摹比较精良,拓本的墨色让人亮堂堂。 虽然《大观帖》的编纂质量很高,但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无法与《淳化阁帖》相比。

上世纪末,当得知美国古董商人安思远有几本《淳化阁帖》的祖先本在出售后,上博馆联系他购买。 双方于2003年3月成交,上博馆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这4本《淳化阁帖》,其中第6、7、8卷被称为祖本,第4卷被称为善本。 之后经过文物专家的研究,这三本不是初拓祖本,而是宋拓善本。 对于这笔交易,当时引起了文物界的争论。 反对者认为这几本《淳化阁帖》不值得这些钱,上博馆是冤大头。 我反复认为这笔钱很有价值。 重要的是把珍贵的文物放回中国。 无论如何,《淳化阁帖》无论是不是祖本还是宋拓善本都非常珍贵,毫无疑义。

目前还没有发现《淳化阁帖》的祖本,宋拓善本也只有少数几本被个别博物馆收藏。 但是,明清以后《淳化阁帖》的翻刻拓本还存在多个。 随着时代的进步,印刷技术的改进,稍完善的《淳化阁帖》复印件也由多家出版社出版,为广大网民的欣赏、学习、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标题:“宋太宗与《淳化阁帖》”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