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4字,读完约7分钟

装帧精美奇特的初版竖排《东京梦华录补注》被放置在装满这本书校订者侯素云老师的资料和稿纸的文书台上。 读了这本新的样书,侯素云老师松了一口气,长吁短叹,捂着脸哭了。

《东京梦华录补注》全书20多万字,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在全国发行,作者为我市知名宋史研究专家、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东京梦华录》撰稿人、《中国大百科军事卷》顾问、《中国戏曲杂志河南卷》编辑委员、开封市地方地方 侯云是他的媳妇,开封市第一职业中专财会高级教师,其丈夫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宋史及古都研究学者孔庆赞(孔宪易独生,2002年病逝)。

《东京梦华录补注》的制作、整理、校对、修补,伴随着太多的曲折和困难。

孔宪易( 1913年3月~1991年7月)是开封人,名叫金梁辛史、四奇老人、奇庐老人,幼年跟着祖父读补习班,1930年代就读于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河南国学专修馆、开封开封中学、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学校,毕业后延安军政 年轻时发表过小说、诗歌、杂文等文艺作品,《洽集》、《废序春秋》统一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教育之余埋头于学术研究,在宋史和明清史研究行业着作丰富,、 探索足迹文案广阔曾在《历史研究》《新史学通讯》《文学遗产增刊》《光明日报》《美术》《上海师范学院学报》《宋史研究通讯》等国内知名报纸上刊登了《太平天国壁画能画人物的一个佐证》《太平天国开封百年》《太平军渡江》 李绿园和他的〈歧路灯〉《清明上河图清明疑问》《清明上河图》的命名问题与邹身城同志商榷》《北宋东京城池图绘制的商榷》等论文。 此外,还有《如梦录校注》、《东京梦华录校注》、《夷门集稿》、《北宋东京城防考略》、《繁塔管窥》、《相国寺评论述略》、《金代的南京》、《夷门菊影录》等专著和专辑问世,对史学界影响巨大 特别是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1957年被误认为右派,离开教育岗位,被迫劳动,直到1979年被平反)完成的《如梦录校注》《东京梦华录校注》《夷门集稿》得到史学界的高度评价,被河南大学知名教授推波助澜。 1980年他考证了他在《史学研究》上发表的关于《东京梦华录》作者的文案《孟元老其人》(原名《孟元老考》,发表时改名),很快收到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中文系教授奚如谷和瑞士朋友克拉拉的赞扬信,奚如如

“记侯素云老师和《东京梦华录补注》”

1973年,孔宪易写了《东京梦华录校注》。 另外,还开始收集《东京梦华录补注》的资料、整理、筛选、写作。 他没想到这是将近20年!

根据《东京梦华录原序》和《宋会编辑稿》,孟元老着的《东京梦华录》,系统地回顾了他在避地江左、情绪牢固低落的晚景中,在东京23年的生活实际情况,讲述了宋代政、宣和年间京都开封的城市社会风貌(,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上市以来,备受世人瞩目。 但是,由于书中多采用了当时东京的生活语言,他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记录语言粗俗,不是文饰者,盖子想上下相通。” 有浓厚的地方语言色彩,年代久远,给阅读和研究带来困难,需要辅助阅读的注本。 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江苏江宁邓之诚先生《东京梦华录注》问世,虽然有开拓的功劳,但是疏漏很多,不确定。 很遗憾。 迄今为止,清代开封名人宋继郊在他的着作《志略备采》稿本中对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做了一些修改,但数量少,没有系统,更没有出版,该书直到最近才被发现,所以鲜为人知。 孔宪易从1973年开始在《东京梦华录注》的基础上,对《东京梦华录》进行了系统完善的校点和补注,并参照大量资料,四易其稿,终于在1990年完成了初稿。 遗憾的是,孔宪易看不到原稿的出版,1991年病逝,原稿审查出版的任务落在了儿子孔庆赞的肩上。

“记侯素云老师和《东京梦华录补注》”

侯云的丈夫孔庆赞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受父亲的影响,自古就对宋史研究感兴趣。 1983年其第一篇论文《试谈〈东京梦华录〉宣德门前的省府宫宇》发表后,《对邹身城的〈清明上河图〉论点的疑问》《清明上河图》真本在台湾吗》《北宋东京四城制及其金大都城的影响》《北宋东京三城简议》等 他忙于收集资料,论证台北收藏的《清明上河图》为元代范本和《清明上河图》的命名等工作,无暇顾及其他。 更不幸的是,由于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双重疲劳,不久他也患上了严重的肾病,经过多种治疗无效,世长去世,《东京梦华录补注》的整理审定工作被搁置。

没有责任。 《东京梦华录补注》最终的整理审定联系出版事业落到侯素云老师的肩上。

年,孔宪易生前好友、业界专家庞应水、曹景宪的坚持令人望而生畏,财会电算高级教师侯素云决心完成这一重任。

说细腻、流利普通话的侯素云老师是福建人,师范学校化学专业毕业后来到开封专业,没有接触过古汉语复印工作,面对几十万繁体字的稿子,难度很大,可以了解。 但是,倾注了老年人的心血和希望,考虑到稿件问世产生的社会价值,考虑到业内人士的期待,侯素云老师认为只有迎接困难,别无选择。 于是,她在每周负责20堂课,忙得不可开交的情况下,全力进行稿件的整理和校对。 幸运的是,侯素云老师从小就热衷于文学,文案功底很强,平时闲暇之余也经常能得到诗散文作品。 她从重新学习古汉语和宋代的历史资料入手,将20多万字的稿子输入电脑,然后逐句核对原文、出处,不清楚的地方是去河南大学图书馆和开封市图书馆查询资料,以追求准确性。 孔宪易的稿子是用那个年代的圆珠笔写的,所以长了,字不清,给整理考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侯素云老师为此流泪,退出,但考虑到责任和重托,最终她咬紧牙关。 5年间,侯素云老师通读了8遍以上的《东京梦华录》,多次查阅陈元的《岁时广记》、《宋会编辑稿》、《苇溪渔隐丛话》等古籍,孔老先生的稿件确认了更多引文的来源。 业内专家开玩笑地对侯素云老师说:我一辈子都没读过这么多。 侯老师你也应该是专家!

“记侯素云老师和《东京梦华录补注》”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11月,《东京梦华录补注》定稿的消息从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传来,她喜极而泣。 那时她感冒刚发烧,知道需要去郑看样稿,她冒着大雪多次往返郑开封,所以朋友们心疼地责备她:你这么投入,别丧命! 同事送给侯素云老师一首诗:东南多婵娟,她来自闽地。 十年间种树,一朝桃花开。 情与业,费学校与家。 听听心里的话,和谁推测? 《东京梦华录补注》的出版提出了侯素云先生的愿望。 五年的辛苦见证了纤细的女性的坚强和执着。 《东京梦华录补注》的推出也为我市史学研究工作增添了新的光辉。

从事父亲孔宪易《东京梦华录补注》的稿件整理和审定,我从中受益匪浅:一是更热衷古都文化的开封,二是对开封我的第二故乡的前景更有信心。 希望为开封的文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侯云老师这样说。

标题:“记侯素云老师和《东京梦华录补注》”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