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76字,读完约6分钟

甘桂芬,开封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市文联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开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近年来致力于地域文化研究和市井文学创作,承担着中国作家协会的要点支援项目。 《北京文学》、《上海小说》、《小说选刊》、《华原》、《文学界》、《延河》、《雨花》、《短篇小说》等报纸累计发表作品200万字以上,出版文学作品集多部,获得国家内容学奖若干。

甘桂芬的文学创作有三大优势:一是立足地域文化,将开封独特特色的历史人文和生活习性作为自己深入挖掘的素材富矿;二是多次以平民视角、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探索文化基因,表现世情人情;三是具有文学理想,具有文学理想。

笔耕不辍,种下汨梁厚厚的土

甘桂芬对作家这个称呼一直怀着敬畏之心,她想称自己为作者。 她从小就对文学有特殊的感情,喜欢用纸和笔记录灵感,把所想倾诉在笔端,走文学道路是出于内心的需要。 多年来,她多次写作,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阅读,阅读是她学习他人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方法。 她说,创作应该诚实。 感觉心在自然地流淌。 否则,她宁可放弃。

甘桂芬经常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 1993年,她的第一篇稿子被使用,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否则,你可能不敢再试一次。 创作之初,有幸遇到几个热心的老师,他们基于她的优势,对比性地给予指导,这些老师大多从未见过面,但他们的帮助让她受益匪浅。 那时没有电脑,稿子都是手写的,她每天晚上趴在桌子上写,手掌上长了厚厚的茧,手肘得了腱鞘炎,颈椎腰椎也出了故障。 有人问她:你不觉得难受吗? 她说:如果不觉得痛苦,就不会有什么痛苦吗?

2007年是分水岭。 以前,她觉得她的创作完全有趣就走,每年发表几十篇作品,还在多家报纸上开设专栏,但她对自己的创作没有具体的计划,不知道自己能走文学的道路多久。 2007年,她从地方调入开封市文联的副主席。 开封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这片土地上人们广阔的心情和生活习惯深深地吸引了她,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素材。 她把自己比作开封土上的庄稼,贪婪地从脚下的土壤里吸取营养。 她的小说《清明谷雨》、《檀骆驼儿》、《天命》、《深宫》、《刘青霞传奇》取材于开封的历史,《呼吸》、《真的不是来自韭菜》、《冬眠》、《尖锐的笑声》、《翻唱》都是

2008年,甘桂芬被批准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09年,她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今年10月,她被选为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贴近生活,紧扣时代的脉搏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沙盘。 甘桂芬业余时间喜欢走古城的大街小巷。 城墙下晨练的老人、路边卖煎饼果子的商人、夜市里锅底的火焰、人行道地砖缝隙里塞满的高跟鞋各种生活中琐碎的细节都有可能激发她写作的热情。 曾经每周末,她背着笔记本电脑追长途汽车,在候车室写。 周末人很多,经常没有座位,她坐在车门口的踏板上,听旁边的乘客说,把长途旅行作为采访现场。

笔墨与时俱进是清代画家石涛的观点。 甘桂芬用手中的钢笔记录着时代。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打工经济的繁荣,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谋生,乡村呈现空心化状态,以前农业社聚集居住,各年龄层次分明、充满活力的乡村生态加速消失。 老人和孩子这两个弱势群体离开了农村,他们的感情诉求被忽视,得不到必要的关爱和保护。 落后的农村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给留守的农村老人和孩子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采访后,她写的小说《深夜不要叫我的名字》在《文学界》上发表了。 这部关注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小说,是发生在这个被遗弃群体中的故事,提出了谁来照顾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她的小说《别丢下我一个人》通过描写老人如何度过余生,关注这个城市生活中的特殊群体,在安静冷静的叙述中,反映出人生的无奈和悲伤。 她的新作《风清日丽的一天》以开封市井平民为主角,表现了他们平静的生活被无法抗拒的意外烦恼困扰时的耐心和抗争。

“开封地域文化的记录者”

甘芬说,文学毕竟是人学,反映了人性。 作家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可以直接体现在作品中,影响参与者和社会。 正因为如此,温暖人心、引领人心成为文学的最大作用之一。

平民的观点多次怀有文学理想

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离开对社会生活的热情去参加,是不能做出优秀作品的。 甘桂芬说,如果生命是舞台的话,她要求自己认真扮演各个角色。 她平时工作很忙,阅读、走路、写作几乎占据了她的业余时间。 相对于现代人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这样的生活似乎太单调了,她很期待它。 甘桂芬总是认真工作,认真生活。 她认为,作者不必带着体验之心面对生活,带着敏锐的眼光、敏感的心认真生活就足够了。 生活会回报你。

甘桂芬的文章就像她的人品,朴实而平静。 她以草根的角度品味人生,用朴素的语言再现生活。 她喜欢用小人物、小事折射出大时代、大背景。 浏览她的作品,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她对烟花世界的爱。 甘桂芬和作品中的人物总是被平视,没有假惺惺的样子。 她尊敬所有认真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总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注意生活,凝结素材,塑造人物。

文学是寂寞的事业。 有人说纯文学越来越边缘化了。 创作的困难,稿费的微薄,让大多数人做出了能带来越来越多收入的其他选择。 甘桂芬笑了:我不指望通过文学得到越来越多的东西。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已经享受了乐趣。 作品发表后,如果能给网民带来欢乐和启发,哪怕一点点有助于社会问题的改善,也会给我额外的奖项。

甘桂芬比喻说,作者的创作就像农民的田地,一是需要适当的土壤,二是气候顺利,三是精耕细作,辛勤管理,然后才能有好收成。 她感谢自己活在开封适合文学成长的良田。 她也感谢生活在开封迅速发展、走向复兴的好时代、好环境中。 文案与时俱进,她作为开封地域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正在努力。

文学应该有温暖世界的能力。 我渴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做这个。 甘桂芬这样说。

标题:“开封地域文化的记录者”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