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8字,读完约4分钟

走过古城,最感动的不是这座古城的书的历史,不是现存的古老地表建筑,也不是它的传说、传说、丰富的故事,而是从唐朝出来的直线。 这条直线就像标杆,总是受欢迎的,就像坐标,总是展现出这座城市坚实的轮廓。 这条直线是中山路,有人称之为千年中心轴。

据史料记载,这条中轴线建于公元781年,为唐朝宣武军节度使李勉建造。 安妮开封后,感到土地肥沃、受欢迎,但城堡狭窄的地方束缚着手脚。 于是,他下令重建城堡。 城堡以他的标杆中心线为轴,均衡地向东、西、南、北延伸,形成了方正度、规模大、坚固广阔的城域。 这个城域后来成为北宋里城的典范。

进入五代,朱温在开封建立了后梁政权,在开封成为了后梁的首都。 之后的后唐、后汉、后周以开封为都,其中心轴线也不变。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周世宗柴荣。 他是文韬武略的开明君主,在位期间,一边积极发动全国统一的战争,一边改革时代的弊端、清明政治,使国情越来越强大。 为了适应强大和人口规模的需要,周世宗在唐汴州城的基础上,扩展了外城。 据说还有一个周世宗上马为界的故事。 就是让优秀的士兵骑在精良的战马上,从朱雀门前鞭打马,以战马一口气奔跑的长度为外城的长度。 据考证,当时驻马点在开封南郊的第十六中学院内,这就是后来的南薰门位置,这段距离长24公里233步,唐李勉建造的中轴线也由此延长至南薰门。 当时,这条中轴线从州署前大街改名为御路。

“古城千年中轴线”

正是宋朝这个中轴线最繁华的时期,宋朝把这个中轴线称为御街。 宋朝于公元968年、公元1016年、公元1078年、公元1116年分四次修建开封城。 把开封分为皇城、里城和外城。 皇城周围2.5公里里城周边10公里155步,外城25公里165步。 不论皇城、里城、外城,这条御街相连。 如果将皇城、里城、外城三个不同的城堡比喻成三颗发光的珍珠,那么这条御街的中心轴线就是一道闪亮的金色线。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着坊巷御街。 从宣德楼一直往南走,大约两百多步,两侧是御廊。 旧市人在此期间进行买卖。 禁止自政和间官司。 各立一个涂黑的勺子。 的心与安朱漆杧两行,中心御道,军队不能驻扎。 行人都在廊下的朱漆杧子外面,杧子里有两个砖石御沟,宣与间种莲花荷,近岸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如绣。 从这个文案来看,宋朝的御街,比现在更宽敞更富裕。

“古城千年中轴线”

金元时代是异族统治时期。 金兵灭宋后,先是扶持傀儡政权,开封为开封,后又废除。 公元1214年将都城从北京迁到开封,改建北宋宫殿,但仍将这条中轴线称为御街。

1233年蒙古灭金,建立元朝。 设立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省治开封。 这条中轴线从此脱下御衣,成为了重要的省会主干道。

明清时代。 朱元璋在农民起义的基础上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 据说朱元璋原来像北宋一样,打算把都城搬到开封,另外开封城也进行了整修。 后来,他放弃了开封为都的想法,把第五只朱鹮封在开封,叫周王。 朱棣王后以北宋宫殿为所在地,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周王府。 这条通衢的中轴线还有一条周府前大街。

从明代开始,开封就不断受到黄河的袭击,明代统治的270多年间,黄河在开封决口有14次以上,其中有4次灌城,开封遭受重创。 公元1642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攻开封,4个月没有拿下开封城。 明朝军队为了解围,居然挖黄河堤坝放水,淹没了整个城镇。 据说有30万人以上被葬身水底。 大水过后,巨大威风凛凛的城墙只从城墙山上出来。

时过境迁,开封人依靠城墙的轮廓,以中轴线为轴开始建设开封城。 开封城在居民的努力下重新开始恢复活力。 这时,这条中轴线再次成为省会的主干道。 清隆帝来开封时,河南巡抚为了迎接圣驾,将自己的政府机关改建为干隆的行宫。 清光绪的时候,慈禧和光绪从西安回北京的途中到达开封,在干隆住的行宫住了33天。

1911年,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发生了辛亥革命。 为了纪念革命的成功,许多城市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了最主要的主干道,开封也不例外。 1928年,主政河南的冯玉祥统一了清代的行宫角、县角、南门大街,改为中山南街。 1935年正式更名为中山路,至今。

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称呼,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特征,时间变了,面貌变了,历史也变了,但从唐朝开始的古城千年的轴线始终没有变。 这不令人惊讶,也不令人哀叹。

标题:“古城千年中轴线”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