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07字,读完约8分钟

报国之志冲天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 对于宋词,人们根据其风格的不同分为两大派:一是婉约派,以纤细的暗示、情感委婉为艺术风格。 一个是豪放派,气魄豪放,笔力纵横占优势。 柳永、秦观、李清照都委婉地派了名词人。

秦观( 1049年~1100年),字太虚,后来改为少游,扬州高邮人。 出生在江西九江,因为排在第七位,所以经常被称为秦七。 4岁的时候,爷爷在九江工作期满,全家回高邮的6岁的时候,开始读书。 由于补习班老师知识渊博,秦观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启蒙。 父亲从京都开封回游太学,和他讲了太学士王观的学问。 仰慕王观的才能,秦观请求父亲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秦观,想像王观一样名扬天下。 秦观从小就努力学习,读了很多书,学习进步很大,文案也写得很好,经常大方,字里行间流露出他报效祖国的冲天之志,家乡都被称为神童,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工作。

秦观19岁那年,高邮人徐成甫是潭州(今湖南长沙)宁乡的主簿,他以为将来会成为大器,后来娶了女儿徐文美为妻。

幸运地认识了苏子瞻

两个人的友谊像大海一样深厚

青年观以诗文书法崭露头角,受到众多名家的喜爱。 他的老乡、前辈孙觉(黄庭坚岳父)对他指导多,影响大,孙觉把他收在幕府里拉开差距,培养出来。

秦观最仰慕的还是大文学家苏轼。 有一次苏轼从杭州搬到密州(山东诸城),经过扬州,他要求孙觉把自己的诗带到苏轼作品里。 读完苏轼后大喜,秦观的名字从此深深地进入脑海。 熙宁十年( 1077年),苏轼就任徐州知州,28岁的秦观打算去北京参加考试,特别是去徐州在苏轼门下。 苏轼鼓励他进京抓紧考试,秦观大受鼓舞。 秦观各自在诗中写道:“我不想一个人当万户侯,只想知道苏徐州。” 心中充满了对苏轼的敬意。 不久,秦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也病了,生活困难。 苏轼给他汇了钱,秦观很有志,只需要老师的精神支持就行了。 元丰二年( 1079年)春,秦观会见会智(绍兴),叔叔在那里做通判,秦观得知苏轼调到湖州后,答应一起去,两人在无锡和湖州山水旅行后分手。 苏轼想帮助他出道,无奈在港台诗事件中自己被抓到首都大牢失败了。 秦听了,也不怕相关人员,特别是从钱塘到湖州,探索它是一体的,也请带本书去问候。 从此,苏、秦两人结下了大海般深厚的友谊。

“江南俊才秦观与开封”

人到北京以后先到了

京都到处吟诵着秦语

绍兴、秦观与太守程公相交最多。 举行了日程公共宴会,尽管美丽歌舞伎多情的陪伴,但想起自己人到中年没有前途,没有建树,有点郁闷,然后造出了“满庭芳”一词:山涂微云,天落草,天落草 停止征收,谈心离尊,扯下蓬莱多少旧事,回首天际,烟云层出不穷。 斜阳外,乌鸦万点,流水环孤村。 销魂之际,香囊暗解,罗带轻,扩散获青楼,薄幸留名。 无论什么时候去见面,领袖的上空都会出现裂缝。 在受伤的情况下,高城望断,灯火已经是黄昏了。 这句话一传出来,名字一时喧闹起来,很快传遍了首都并开封。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不知道秦观名了。 元丰5年( 1082年),秦观两次去北京考试,结果金榜留贤,再次落榜而归。 失去的秦观在回去的路上游过庐山,面对汹涌的长江,心潮澎湃,决心回去认真复习后再考试。

“江南俊才秦观与开封”

苏轼被救出后,随后向王安石推荐秦观,并附上秦观的诗。 王安石非常惊讶,但很遗憾第二年王安石因病去世,没能帮助秦观的力量。

元丰8年( 1085年),36岁的秦观三进城考试。 这次他自信百倍,施展才华,结果进入了黄金排行榜,进入了勇士的行列。 秦观后来改为少游,设立任海主册,调到河南蔡州(汝南)任教授。

元元年( 1086年),朝中政治风云突变,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司马光为相主政,废除新法。 司马光将苏轼编入组阁人选,被授予翰林学士学位,秦观也调任首都。 这是秦观第四次入京,京官。 他是一本充满豪情的伏案病书,比较施政、理财、使用者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在《国论》、《治势》、《人才》的几个文案中,秦观切中时弊,逐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他关心国家的拳手之心。 但是,此时宋室党派纷争不断,他的主张没有得到重视,这让秦观失望。 苏轼和程颐为首的洛蜀之争激化,作为苏门的弟子,秦观不由得被卷入派系斗争中。

苏门的弟子聚集在京都

共政坛风雨之情

从元五年( 1090年)到绍圣三年( 1094年),秦观在北京担任宣教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和国史院编修等职。 苏四学士黄庭坚、张槎、晁补之和秦观在秘书处工作。 四人同门,关系非常密切,而且都很会诗会画画,所以设宴设席,作诗填词,切磋学问。 这一时期是秦观精神最满意的黄金时期,优秀诗文也多写。

因为检阅嘉易与苏轼政见不合,他们趁机瓦解苏轼。 元六年( 1091年)七月,秦观晋升为秘书省正字,负责纠正典籍谬误。 上任不到一个月,嘉易弹劾秦观的行为,要求秦观的官罢工。 苏轼识破了那个阴谋,为秦观写书辩解,但嘉易并不孤立,然后组织人进行反击。 苏轼是个做学问的人,不打算和这种无耻的小人扯上关系。 也就是说,请让我出去。 皇帝调整英州(安徽阜阳)的知事,驱逐嘉易等人。 秦观觉得自己伤害了老师,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孤立无援,要求外任,不允许,皇帝罢工了其正字的官职,还在秘书处任职。

元七年( 1092年)初春,秦观参加了皇帝举办的酒宴。 他和其他馆员一起玩金明池、琼林苑,写了多首诗词。 同年苏轼被调到首都开封,兵部尚书兼侍读,为皇帝讲课,不久后礼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 秦观也恢复了正字,晋升为国史院主编。 这是秦观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此时他43岁,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时期。

一遍又一遍地贬低

但是,才子什么时候还?

在北京的生活不轻松。 元八年( 1093年),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去世,19岁的哲宗亲政相继启用新党章,立即组织蔡京、蔡卞重用新法,反对朋克党,苏轼及其子弟极为不幸,被逐一流放。 秦观于4月调任杭州通判,未到任被降格为处州(浙江丽水)酒税,被降格录用,秦观皆灰,心中的痛苦无处诉说。 后南宋诗人范成大任处州知州时,为了怀念秦观,建了亭作为纪念。

7月7日,牛郎织女相遇之日,秦观作词《鹊桥仙》一首:纤维云巧妙,飞星传恨,银汉远路暗沉。 金风玉露相遇,战胜人类无数。 温柔如水,佳期如梦,忍受喜鹊桥归途。 如果时间很长,两情相悦,不就在朝暮吗? 言语中温柔如水,佳期如梦,成了描写爱情的千古佳文。

Shao2年( 1095年),秦观被贬到郴州,真是悠然自得,几点休息? 10月通过汉阳,开封籍诗人、挚友贺铸赶到,隔江相望,专业人士送别,这表明了两人的感情之深。 绍圣4年( 1097年),秦观被贬为人口稀少、边陲荒凉的横州(今广西横县),秦观真想哭,谁也不求助,想想自己悲伤的身世,心如铅。 住在孤馆里,春寒料峭,他觉得无法期待赦免,不由得写下“踏莎行”一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无边。 但是,孤馆关闭了春天的寒冷,斜阳在杜鹃花的声音中渐渐消失。 宿场梅,鱼传尺素,此恨无数。 钦江幸绕过乡山,为谁流小翔? 王国维评价了这句话:少游词境最悲伤。

这里人很少,反而很安静,有时老人和年轻人学者慕名而来,请他喝杯酒聊聊天,很亲切诚恳,让秦观得到一点安慰。 很快秦观被贬为雷州(今广东海康),雷州和琼海隔海相望,而被贬为琼海的苏轼虽然不能渡海,但两人却送诗问候,互相鼓励,精神上得到安慰。

符三年( 1100年),哲宗去世,徽宗继位,神宗的妻子垂帘听政。 皇太后是个明智的人,遂下令赦免前党,前党官员必须北移。 苏轼漂洋过海来探望,两人互相诉说了内心。 分手时,百感交集,分手前苏轼安慰秦观: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一定会被重用。 不久秦观受诏敕,恢复宣教郎,允许北归。 冤狱终于平反,苦难终于结束。 遗憾的是,北归路上,才51岁的才子秦观病死。 101年儿子秦湛赶到潭州安葬,6年后改葬无锡惠山。 30年后,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龙图阁学士。

标题:“江南俊才秦观与开封”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