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4字,读完约2分钟

被绿树遮盖的红楼刘海将永远被拍摄下来

时间:年12月22日

地点:开封市繁塔附近

参加者:刘海永《开封日报》、《开封梁晚报》特约撰稿人,近年来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和文化发掘

禹台公园的西南方向,从东到西有一座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其红色砖墙、红色屋顶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以红色为中心进行了调整,因此被称为红楼。 12月22日,记者跟随刘海永老师来到开封市禹王台公园,寻找隐藏在苍松翠柏中间的这件红色文物,寻找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红楼是一座宽5间、深1间的红砖欧式两层楼。 红楼的正门有两个,都是拱形的,第一个是砖造的门,第二个是朱红色的木制门。 包括墙壁是典型的西洋建筑风格,图案大多由红砖制成,简单大方,没有刻意的雕刻和粉饰。 窗户上也有花雕玻璃。 据刘海永称,红楼原本所有房间都铺有红色木制地板,包括木制墙裙和墙壁在内都是红色的。 室内的圆顶上画着西洋的画,大楼的建筑布局考究,装饰温馨,隔热层里也埋着锯子。 遗憾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事故中,大楼内的木质地板、穹顶上的画被烧毁了。 之后就这样整修了,大楼南侧的另一个附属建筑物也被拆毁了,只剩下现存的这座大楼,展示着其沧桑。 红楼的建筑结构还保留得很好,整个建筑的外观没有太多雕刻,实用、简约、大方,原则上保持了当时的建筑风貌。

“开封红楼”

红楼建于约1904年,与汴洛铁路的建设有关,主要居住着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出自谁手尚未考证。 刘海永表示,1903年清政府与比利时、法国签署《开封铁路借款合同》,建设洛阳至开封的铁路。 当时,道路工程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多来自法国、比利时。 这些欧洲人开封后,在禹王台西南方向建造了这个供他们居住的地方。 这里离工地很近,环境很安静。 1923年二七大罢工期间,为了确保开封铁路的工人也积极行动,防止间谍侦查,方便在车站就业,秘密会议的地址被选为红楼。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二七大罢工运动,郑州建造了二七纪念塔,红楼也将其称为二七层。

修建铁路的外国人走后,当时的河南省农商局、森林局、农业改善所都在这里工作。 刘海永说,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大学农学院的图书馆就在这座大楼里。 河南省首任省长吴芝园在任期间曾在红楼疗养。 红楼是开封革命历史的见证人之一,是古城开封迅速发展的见证人之一,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价值。

标题:“开封红楼”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