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1字,读完约4分钟

中秋节假期,带着女人买书,走在书店的街道上,书香弥漫,景色宜人。 走过北书店街18号信昌银号旧址时,我突然想起豫泉官钱局也设立在这条街上。 但是,时代变迁,古迹早就穷途末路,留下了散落在民间的纸币和各种文案的记载。 当时的书店街不仅文房四宝齐全,还有河南重要的金融机构。

豫泉官钱局创立于1896年5月,设在开封的北书店街。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为了筹集对日赔偿金,清政府将加倍向各地征收税金。 河南省军需、政府费每年都有赤字。 为了缓解财政困难,河南当局也希望成立省金融机构,由省库发行纸币,筹措军政费用。 各地为了缓和财政紧张的局面,也相继要求政府开设难民署。 张之洞1896年在湖北设立湖北官钱局后,河南也跟着其他省份设立了豫泉官钱局。 豫泉官钱局成立时的宗旨只是兑换银两,平衡物价,布政司藩库拨银九万两。 这是河南最早的官营金融机构。 豫泉官钱局最初组建时,布政司明文规定,各县必须交田赋杂税兑换银行,均由豫泉官钱局兑换,钱庄不得插手。 豫泉官钱局成立那年,即发行了30多万串倩票,以后发行量陆续增加。 纸币发行后随时可以兑现,信誉良好,商人各界乐意接受。 其经营效益方面没有大量盈余,但经营方法稳健,深受各界信赖。

“回望豫泉官钱局”

1909年,该局增设官银号,政府继续筹集资金2万两。 豫泉官钱局此时只发行两种票:银二票和银元票。 1911年9月,官钱局与官银号合并,改称豫泉官银钱局、会计本省金库,兼营摘要,以存款、发行、兑换券为主。 由于北书店街当时出租的民居场地狭窄,随着业务的扩大,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该局于1911年秋天在山货店街找到了一座大宅子,经过修缮后于农历11月初10日迁入山货店街。

1904年以前,该局没有分公司。 此后,该局不断扩大,在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周口、郑州等地设有分局,经营汇兑、存款、贷款业务。 由于贷款滥发、分红过多、长期借款等原因,赤字与日俱增。 1912年5月,经藩司王祖和人员梳理,开始得知局共债额80.4万两,实属罕见,局有银两、银元、制金3项,价值7.2万多两,即包括住所股在内,仅为8.97万两。 为了减少赤字,除了保存郑州、周口两分局外,剩下的各分局相继取消。

河南当局在豫泉官银钱局面临经营困境时,不仅不给予支持,还以财政困难、不支付军饷为由,陆续向豫泉官银钱局借了纸币70多万两。 当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在河南开设分行之前,河南金融以豫泉官银钱局为中枢,公家出纳经过其手,即薮流通市场者,多了该局纸币。 袁世凯称帝后,当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行纸币暂停,引发金融热潮。 豫泉牌也受到波及,价格下跌。 开封各钱庄因有大量豫泉牌损失惨重,曾联合向法厅投诉。

军阀为了维持其统治,不惜通过政令维持纸币发行权。 1916年底,河南督军赵倪、省长田文烈发出政府公告,称:“豫泉样票、钱票通省行使,完成纳丁、地、沟、粮食捐赠税,与现洋钱一样,各商店也于1917年3月,为河南省省长田文烈支付军费支出,45 1921年4月,河南财政厅厅长王光第一强令豫泉官银钱局再发行10万元钞票,引起开封商界强烈不满。 开封商界从5月1日开始的两天内,整体被罢免。 该局在每次发行新钞时,都由省财政厅按县分配,强制民众接受。 但是,民众结束了粮食纳税、购票等,该局又拒绝接受。 1922年,河南省财政厅在强烈的舆论压力下,将印有岳飞像的银元票部分兑现,其余保留民间,全部变成废纸,人民遭受重大损失。

“回望豫泉官钱局”

当时,河南省当局也试图弥补,但同时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 例如,制定了“改进权证流通、封存、报废三种方法”,规定了整顿权证三种方法固定基金,统一权证,推进全省。 经过一系列的整顿,长年来抑制了纸币发行的混乱,不断改善,纸币的流通稳定了下来。 但是,无法挽回下坡的局面。 一旦信用丧失,再想挽回,也无法得到民众的赞同。 发行损失和政府债务严重,无法收回。 1923年7月17日,河南当局将豫泉官银钱局改组为河南省银行。

现在,山货店街随着鼓楼新天地的开发而改造,再也看不到过去豫泉官银钱局故居的芳容了。 能看到的只有路人和风,留下的只有值得回忆的旧金融。

标题:“回望豫泉官钱局”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