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9字,读完约4分钟

res01_attpic_brief

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在近60年的一生中,写下了令人感慨的人生壮歌,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从帝王将相到士农工商的广泛尊敬的神圣偶像。

千年来,人们崇拜关公,本质上是崇拜关公高尚的道德人格。 关公以忠于国家、待人正义、处事仁德、勇敢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流传的美德,被评为集忠、信、义、勇于一身的道德典范。

县里有文庙,村子里有武庙。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各界祭祀孔子和关公的真实反映。 在宋、元、明、清时代,对关公的崇拜超过了孔子。 朱仙镇大关帝庙建于明末清初。 当时的朱仙镇与广东佛山、江西景德、湖北汉口同为中国四大名镇,面积25平方公里,20万人,4万商户。 商人募集金钱建造了关帝庙。 当时这座庙规模宏大,正是其鼎盛时期。 但是,岁月很长,过去了也不会回来。 由于兵水灾害,朱仙镇的繁华景象逐渐衰退,其他寺院多处损毁,而朱仙镇的大关帝庙虽已损毁,但幸运的是幸免于难,才得以保留。

怀着对关公的崇拜之情,笔者约了几个朋友,特别参观了朱仙镇的大关帝庙。

史料记载,朱仙镇大关帝庙位于岳飞庙东侧,建于1527年,为山陕商店建造。 1742年、1751年整修两次后,大关帝庙焕然一新。 那座寺院很大,建筑很雄伟。 庙前门高耸,碧瓦红墙,门前石狮子蹲在两侧,蟠龙铁旗杆竖立,杆重一万多公斤。 门外有戏剧楼,与庙对峙,问题说是悬鉴楼。 一进门,亭对峙,说左边是鼓楼,右边是钟楼。 中间大关帝庙正殿。 正殿后面有东西厢房8间、耳室4间,最后是春秋楼。 那个正殿和春秋楼都是镇上最好的。

现在钟楼、鼓楼和铁旗竿都不见了。 但是,其主体建筑物的位置还保留着,可以从中窥见当时的概况。 现在的大门,坐在北面向南,大关帝庙四字门前,一对狮子左右雄踞。 院内有两个庭院。 一进门,一条甬道通向正殿,东西两侧各有廊数之间。 第二个院子里草木葱郁,后院的深度比前庭略小。

走近正殿,看到扁额高高挂着,写下春秋宝殿的四字,门前楹联写道:“晚上读春秋文夫,单干去会武圣人。” 是现存大关帝庙的主体建筑。 这座宝殿是1708年建造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原大殿前的卷轴。 正殿和卷轴连为钩连式。 原来的大殿已经被摧毁,缠绕的小屋被修了好几次,至今仍气宇宏大,触目惊心。 其面宽五间,深两间,片檐休山式建筑,无廊,三级台,殿观瓦为绿色琉璃瓦。 整个书架支撑着26根柱子,堆起斗拱48,碧瓦红墙很壮观。 殿的周围屋檐重叠,刻梁画栋,金碧辉煌。 那个木雕更巧夺天工。 它融合了古建筑技法大作,是许多珍宝。 抬起眼睛仰望会很佩服!

进入殿内,看到关公念《春秋》雕像,栩栩如生,造型精巧逼真。 他晚上阅读,表情集中,展现出关公忠义仁勇的美德。 置身事外,令关公肃然起敬。

正殿内的四面墙上贴着许多朱仙镇木版的年画,详细介绍了关公一生的事迹,生动地描绘了骑着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公越过五关斩杀六将的英雄形象。

我们离开大殿后,在院内发现了一些有关关帝庙维修的碑文。 这些碑文十分珍贵,从中可以看到曾经整修寺院的记载和山陕商人捐赠修庙的人员名单,为研究大关帝庙的建庙历史提供了依据。

寺门右侧,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松树非常奇怪,主干上分着四棵树,当地人称这棵树为桃园四结义,四人松,三棵叫刘、关、张,第四棵叫诸葛亮。 这听起来很少见,但也是大关帝庙的一景吧。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朱仙镇的大关帝庙。 在开封的路上,我认为朱仙镇要再现名镇的风采,实现千古名镇的梦想,更加关注文化水平。 财力许可的话,可以根据明清时期大关帝庙的规模,逐渐摧毁殿宇,使大关帝庙与相邻的岳飞庙一致。 二庙联系在一起,互利互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让关公文化和岳武文化这两大奇葩,在朱仙镇大放异彩。

标题:“朱仙镇大关帝庙”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