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72字,读完约10分钟

出身于普通人的开封李氏科举家族

文化氛围厚重的开封孕育了众多文人雅士。 晚清时期开封南薰门有一家李姓,上辈子没有人当官,娶媳妇的女人也来自普通百姓,但李宏谟在开封念书,最先功名去北京当官。 李宏谟继续教导两个儿子,引诱他们走上科举之路,取得了好成绩。 结果,短短20多年,他和两个儿子李象寅、李象辰先后功名,在北京当官,于是李宏谟家换了门庭,成为拥有三举人、二进士、一翰林的科举家族。 介绍和研究该科举家族,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对了解晚清科举制度,发挥开封文化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个人认真的学习是开封李氏科举家族形成的基本条件。 李宏谟在道光晚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精通教育马虎的文章,所以学业大有进步。 油文案炳章,号为茜航、许昌人、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拔贡。 大意的文成在拔贡前后,在开封杏花园街设立茗香书屋开馆上课。 他重视荒废学问,引诱他们教徒弟经典,关心时局,议论国事。 当时,在茗香书屋学习的有李宏谟、许贞元、徐祥麟、冯端本、冯端人、孙树、边乃耕、宫午、高文铭、高文钧等。 据《祥符县志》记载,除高文钧外,其余都有功名,他们取功名后分散在南北各地当官。 其中,最先取得功名的人是冯端本,他列举于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 李宏谟紧随其后,被列举于咸丰二年( 1852年)。 他们俩在咸丰6年( 1856年)进士,李宏谟还成为钦点翰林。 根据冯端书在广州官方写的文章,由于他的课友相继考取人、进士,茗香书屋的名声大噪。 茗香书屋的学子经常共同讨论,相互激励,结下深厚的友谊,情同手足。 因此,冯端本、李宏谟、徐祥麟、宫殿下午、高文铭等5人朱卷的履历部分中,应该是说明家族和师长的地方,但例外地列举了茗香书屋课友的姓和官职。 另外,李宏谟善于教子,是开封李氏科举家族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李宏谟不仅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且有学习经验,所以他经常吸引两个儿子走科举之路,取得了好成绩。 李宏谟在23岁的考试中举人时,在朱卷中做了说明。 当时他唯一年幼的儿子是金榜,号为珠囊。 孩子的名字往往反映了父母的期待,约李宏谟希望后人为金榜题名而写字珠獭的文章。 此后,他的两个儿子没有辜负期望,都在20岁出头功成名就。 长子李象寅被列为光绪元年( 1875年),次子李象辰继其兄之后,被列为光绪2年( 1876年),光绪3年( 1877年)联合成为进士。 所以李家父子三人都是举人,李宏谟和其次子一样是进士,李宏谟本人还是翰林,他家成了拥有三举人、二进士、一翰林的科举家族。 李宏谟父子取得功名后,都在北京担任官,李宏谟在北京担任御史,官来顺天府丞、李象寅官来内阁书,李象辰中进士后,成为钦点主事,在兵部充实纪念馆签名校对。 李宏谟、李象寅有着作遗留。 《祥符县志》卷十五为李宏谟传话。

“开封李氏科举家族”

据《清代朱卷集成》的李宏谟父子三人朱卷介绍,他家确实是普通老百姓。 《清代朱卷集成》是记载清代科举考试的大型历史文献,该书的《序》着重证明了朱卷的基本包括考生履历、科部网页、考生复印件三部分。 在履历部分,按照规定,必须首先登记本人的姓名、尺寸、排名、出生年月日、籍贯,还必须说明本系图系,最简略的也必须注明祖籍女性的三代。 朱卷中,从祖上到儿女,都有同族尊长、兄弟侄辈、母系、妻子系等非常详细的说明。 李宏谟在咸丰二年( 1852年)的乡试朱卷上说,自己的曾祖父李芳、祖父李文相都是无效名和官职。 当时,他父亲李祥有林文郎的称号,但只获得了按惯例赠送的荣誉称号,是因子、是荣誉,不是李祥本人的实际官位。 李宏谟在这朱卷上,写明了哥哥李灿林英世、嫂文、守志待斛。 这个具体的证明表明,李宏谟举手时,和他的先辈同辈的兄弟都是普通老百姓。 但是,随着李宏谟官位的上升,他的二代和早逝的哥哥都获得了赠封的官称。 光绪元年( 1875年),李宏谟的长子李象寅。 据李象寅在朱卷的解释,李文相、李祥已经诹封中宪大夫,李宏谟的哥哥李灿林去世多年,也送给了中宪大夫,李宏谟的两个祖母张氏和李氏、母亲刘氏和寡母文氏,都送给了恭人。 随着李宏谟官位的上升,赠封范围扩展到了李宏谟的曾祖父李芳。 光绪三年( 1877年),李宏谟的次子李象辰中进士在朱卷明确记载,李文相、李祥、李灿林均为中宪大夫,此外,他的高祖李芳,即李宏谟的曾祖父也受到封,成为中宪大夫。 至此,一户开封的普通房子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发展成为科举家族。 其形成时期为1852年至1877年,前后共计25年。 具体来说,从1852年李宏谟的中举开始,经过1856年李宏谟的中进士成翰林,给李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经过下一代的努力,李象寅、李象辰相继被列举出来,直到1877年的李象辰成进士,实现了开封梁普通家庭的华丽转向,诞生了赫赫有名的开封李氏科举家族。

“开封李氏科举家族”

《词林略》和《祥符县志》李宏谟记载的不同要点

《词林略》和《祥符县志》都被李宏谟记载,但两部书中记载的要点不同。

《语林编略》是介绍清代翰林简历的文献,由清末榜眼、《清实录德宗实录》总学校兼编审官朱汝珍编辑。 开封翰林李宏谟的记述全文如下:李宏谟、字禹三、号仲远、河南祥符人。 散馆改兵部主事,官至顺天府丞。 根据这篇简短的叙述,李宏谟的概况可以看懂,但李宏谟的业绩很难看懂。

光绪年间修订的《祥符县志》,不仅在竞选杂志中具体记载了李宏谟中举和中进士,还在卷十五《人物》中为李宏谟传诵。 这部传着重叙述了他的业绩,强调了他就任御史时的大胆事迹。 李宏谟于咸丰9年( 1859年)在翰林院学习完毕后,在兵部工作,担任督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升掌浙江道监察御史。 之后,他又担任户科、礼科、工科的掌印在工作中给了他。 任职期间为官名,清代六科任职期间隶属于都检察院,随御史成为谏官。 也可以称为谏官、言官,是指谏官。 之后,李宏谟晋升为内阁侍读学士和顺天府丞。 《祥符县志》在叙述李宏谟的业绩时,除了强调他重视民事犹大之外,还宣传李宏谟担任谏官时忠于职守,敢于直言不讳。 《祥符县志》说:“宏谟在谏垣章凡几十上。 抗议,是指谏官署,这个记述意味着李宏谟任谏官不辱使命,写了几十部关于国计民生的奏折,这些奏折的文案是:防火、杜水患、亲君子远小人、河南饥饿时写的《河南饥特疏、河南抚臣截南、救济之 李宏谟写的勤奋号召,是慈禧因病不顾朝政而写的纪念仪式。 《祥符县志》记载了这一折的第一个文案。 勤召一疏大意是朝廷的敬怠、现实世界的治乱所关。 方今军务未竣工,水旱不断,冥想(音沉,亦意)今天的日食雄辩到9分钟,天象变异,特别是惊险。 伏慈禧皇太后的圣体大安每天召见臣工,要求庶政的管理,事情的修明灾害可以化。 李宏谟写下这个纪念,可以证明他有大胆的精神。 当时慈禧的权势如日中天,李宏谟为了履行御史职责不顾个人安危。 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慈禧之子同治皇帝认为这种折叠是不礼貌的。 我的意图是从重罚开始,告诉我皇太后开辟广阔的说话道路时,特别是懿旨加恩免革,仍严格申饬。 《清史稿·穆宗本纪二》中记载,从3月上旬开始慈禧太后的弗豫、月余不见早晨。 好的,请御史李宏谟勤奋呼吁。 虽然很冒昧,但是会严格责备那个。 李宏谟虽然受到了残酷的饕餮盛宴,但他履行了御史的职责,敢于直言不讳,备受世人称赞,名震天下。

“开封李氏科举家族”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李宏谟父子的着作

开封李氏科举家族的两代人,才华出众,笔耕勤劳,留下了传世之作。 目前,在国家图书馆发现了4本李宏谟父子的着作。 这是李宏谟着的《茗香社课艺》和《高仲新传》。 李象寅着的《朝市丛载》和《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李宏谟在北京担任高级官员时,没有忘记制作材料的开封茗香书屋,经常思念开封学习时的师友。 因此,在公余的空闲时间里整理了同学的文章,写成了《茗香社课艺》一书,12年( 1873年)出版了梓。 他为《茗香社课艺》写了序,除了记述当时的学习情况外,还着重记述了同学之间早晚聚风雨谈心,一日不见会感到不适。 然后,当时高文铭因为理由不能和大家朝夕相聚,李宏谟写了高文铭的稿子放在文件头上,看不到那篇文章。 之后,大家都有功名,又分散在南北各地当官,每月不能见面,或者每年、几年、十几年都看不到。 但是,他忘不了。 于是,整理同学的句子并加标签,求文求人,形成了《茗香社课艺》一书。 冯端本还为《茗香社课艺》写序,开封茗香书屋,因其学子多年写贤书成为进士而闻名。 所以,这本书为我们研究道光、咸丰时期的开封文化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李宏谟着的《高仲新传》是李宏谟在光绪11年( 1885年)为挚友高文铭(字仲新)写的传。 那时,高文铭去世六年了。 《祥符县志》记载,只有高文铭在咸丰6年( 1856年)举兵,咸丰8年( 1858年)进士,担任礼部主事。 《高仲新传》记载了他的家世和人品,叙述了他的文采,特别是高文铭记载了咸丰皇帝狩猎时制定诏书,参与咸丰实录的编纂。 因此,这本书对《祥符县志》的研究和晚清人物的开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开封李氏科举家族”

李象寅,字虹若。 国家图书馆收藏有署名为李虹若的《朝市丛载》。 《朝市丛载》在清代光绪年间多次再版,是多家媒体转载的北京旅游指南。 记述了清朝的首都、政府机关、工厂的自由、人物、文化财产、故乡等。 这本书向人们展示了清代北京社会的剖面,为研究清代社会、北京历史和民俗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李象寅是书法家,会写很多字体。 据后来的人说,他的左右双手拿着钢笔能写字。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李象寅《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是一本习字帖。 这份帖还简单地证明了汉字构造书的要领。

标题:“开封李氏科举家族”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