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81字,读完约7分钟

1922年,赵纪彬进入大名11所中学,不到一年,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 这时,其父去世,家衰,靠母亲张栋的努力支撑着。 赵纪彬去北平学习,寄住在北大红楼附近的公寓,在北大哲学系旁听了一年。 第二年秋天,赵纪彬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名七师,高踞校长谢台岑和教务主任晁哲甫之器。 大名位于直、鲁、豫边界,两次直奉战争,这里都被掠夺,人民饱受困境。 青年赵纪彬怀着崇高的救国救民理想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大名七师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创立的学校,学校的民主主义风气很强。 1924年秋,赵纪彬在7师《曙光》创刊号上撰写文案,纪念7师创立一周年,猛烈抨击奉鲁军阀和当地绅对7师的破坏活动。 在大名师范方面,赵纪彬受中共地下党员冯品毅的影响,如饥似渴地学习《共产党宣言》、《导游》等革命出版物,结合当时现实情况撰写檄文《人间论孔学书》,驳斥尊孔复古的言论。 1925年,赵纪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次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国共产党大名特别支部委员。

“哲学史家、教育家赵纪彬”

大革命失败后,赵纪彬作为坚定的共产党员,经受了刀光剑影的严峻考验。 1927年,赵纪彬担任濮阳中心县委推广部长,开始走上革命之路。 中心县委领导濮阳、大名、内黄、清丰、南乐、长垣各县的地下党组织。 上述各县当时属河北(直隶)省管辖,黄河故道从这里经过。 赵纪彬、刘大风(县委书记)、李大山(组委会委员)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统治力在这里相对薄弱的有利条件,从年冬开始建立平民夜校,成为这一带农民接受革命教育中原大地的光辉典范。 在赵纪彬的直接发动下,故道沙区平民夜校以中国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为教师,教授农民识字、文化,教授推广革命道理,启发群众的阶级意识。 沙区群众把不在学视为革命的不革命标志,农民普遍参与学习,夜校迅速发展到100多个。 学习文案除了赵纪彬写的《农民夜校教科书》外,还有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周恩来的《军事运动和农民运动》、恽代英的《中国青年》、萧楚女的《社会主义讲义大纲》。 赵纪彬写的教科书副本通俗易懂,证明了谁在养活谁的道理。 赵纪彬还自编了中心县委刊物《白杨书签》。

“哲学史家、教育家赵纪彬”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环境极为严峻,赵纪彬以沙区为阵地深入开展农民教育,为我们党建立直南沙区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沙区的革命斗争锻炼了赵纪彬,对他成长为人民教育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29年春天,赵纪彬因叛徒告密被逮捕。 狱中2年,赵纪彬研究了《资本论》和黑格尔的《逻辑学》,写了《波格达诺夫社会意识学大纲批判》一书。 1931年,赵纪彬被党救出出狱。 次年春天,赵纪彬来到西安警备师担任连支部书记兼政治教师,不久后就任陕西省委推广部长,因身份暴露潜入北平。 1933年春,赵纪彬担任华北教联组织部部长,嗣子担任文总书记。 1938年,生活书店出版了赵纪彬的《通俗读物论文集》。 之后,胡绳代表生活书店请赵纪彬编撰《中国哲学史纲要》,这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引起广泛关注,在学术界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史的开拓力量,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为此,赵纪彬被聘为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并在那里上了高等学校的讲台。 1942年,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了他的另一部着作《中国知行学说简史》,明确了《孙文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1943年秋,顾颉刚把赵纪彬介绍给川北三台录取东北大学(抗战时期搬迁到这里)。 出发前,董必武约赵纪彬在重庆曾家岩吃饭,送赵纪彬路费法币500元,由徐冰、胡风两人陪同。 赵纪彬在其自创的哲学讲稿中,创造了物论(唯物论)、心本论(唯心论)、一论(一元论)、二本论(二元论)、对理法(辩证法)等哲学名词。 赵纪彬以中国哲学史的资料和唯物主义的观点为半文半白的语言,以学生推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受到进步学生的欢迎。 1946年,赵纪彬又被聘为东吴大学教授的第二年,被山东大学聘为历史系教授。 在山东大学,赵纪彬为《中国思想通史》二三卷写了王充、范璐前、范璐三章的稿子,在弟弟李希凡的协助下完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稿子,1948年出版于中华书局。 同年12月,国民党政府搬迁山东大学,赵纪彬与地下党组织和进步师生开展保护学校活动,被国民党青岛警备区列入一号黑名单。 危险时,地下党组织护送赵纪彬到胶东解放区。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赵纪彬随军管会回到山东大学,担任校董会常务副主任兼文学院院长、历史国语研究所所长。 赵纪彬在山东大学的哲学讲稿《哲学常谈》和《古代儒家哲学批判》先后被中华书局出版。 在此期间,赵纪彬撰写了《逻辑学》、《伦理学》等稿件。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上述高校工作期间,赵纪彬按照党组织指示,掩护教授职务,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哲学史家、教育家赵纪彬”

1950年,赵纪彬当选为平原省政府委员。 很快接到平原省政府主席晁哲甫的来信,邀请他回乡建设平原大学。 同年,赵纪彬回到平原省府所在地新乡市,担任省府副秘书长、省政协副主席、平原大学筹委会副主任。 经过一年的紧张准备,第一所规模的平原大学在新乡郊外的牧野村入学,赵纪彬担任平原大学常务副校长兼党组书记。 1952年,平原省的建设被取消,划归河南省管辖,平原大学并入河南大学后,改称河南师范学院二院,由赵纪彬担任院长。 1953年,赵纪彬担任河南师院副院长。 赵纪彬在新乡住了6年,埋头工作,很少出门。 赵纪彬奉调开封离开新乡时,新乡师院的师资力量和校舍面积已经相当规模。 赵纪彬由于正确落实了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吸引了知名学者来学校任教,培养了大批青年教育骨干,扎实的办学理念和艰苦朴素的校风显露无遗。 1956年,全国高校调整,河南师范学院除名,分开封师范学院(文科)、新乡师范学院(理科),赵纪彬担任开封师院(今河南大学)院长,当选为二级教授。 1956年,赵纪彬出版了3本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小册子《唯物论是什么唯心论》、《关于辩证唯物论的体系和文案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引言》。

“哲学史家、教育家赵纪彬”

1956年底,调入开封师范学院院长的赵纪彬兼任河南省文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副院长、河南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而且,赵纪彬还是中共河南省委讲师团的负责人,向全省干部灌输辩证唯物主义。 在百忙之中,他以第一精力抓住全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为了获得教学第一手的经验,掌握了教学规律,赵纪彬亲自在历史系上了中国哲学史的课。 赵纪彬的课程深入浅出,要点确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赵纪彬这样身体力行的工作态度,对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教育大纲和规章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术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赵纪彬肩负着繁重的教育和行政任务,仍然辛勤地讲述着。 1958年、1962年,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他的专业书《论语新探》(一版和增订版)。 1961年至1962年,赵纪彬因肝病在北京接受治疗,其间仍自强不息,致力于学术研究,将以前的稿件整理成《犯困记录》由中华书局出版。

“哲学史家、教育家赵纪彬”

1963年,赵纪彬离开开封师院,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哲学研究室顾问。 在中央党校,赵纪彬陆续出版发表的专业书和论文有《关于孔子诛戮少正卯问题》、《中国权利学史略》、《释明权》、《权说史》、《高拱权学说辩证法》等。

1982年2月11日,赵纪彬因病再次住进北京卫戍区医院,经抢救无效于2月17日凌晨去世,享年77岁。

标题:“哲学史家、教育家赵纪彬”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