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35字,读完约7分钟

小序

我把陈素真和常香玉两位豫剧大师合写,是因为她们有共同点。 其一,她们在同一个开封出道,在同一个开封很受欢迎。 其二,在国难即将来临之际,她俩都用自己的戏剧表现爱国情操,受到世人称赞。

因为喜欢看戏,所以知道了豫剧大师们的风采。 哪个陈年旧事经常打动我的心,不说的话,好像对不起那段历史。 堆积多年的话,只会提前一次,安慰大师在天之灵。

图片是资料图片

豫剧皇后陈素真

陈素真,开封县人,出生于梨园之家。 她8岁以孙宴德为师,10岁登台演出,16岁被称为河南梅兰芳,17岁被称为豫剧皇后。 抗战时期,她因反映爱国主义的豫剧《穆桂英第一帅》而走红抗日大后方。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一夕祸福。 1957年晴天霹雳,她被右派分子打了。 从此,一代豫剧皇后告别了最爱的舞台。

前几天,我在《开封日报》上看到了杜政远写的《陈素真:耀眼的豫剧皇后》,陈素真是我写的豫剧大师之一。 虽然杜政远的复制品侧重于陈素真早期的艺术生涯和艺术成就,但我写下了陈素真在外省光辉的一页和她不幸的人生遭遇。

作为豫剧皇后,她开封了,不仅在河南很受欢迎,在其他省份也同样受到很多观众的欢迎。

抗日战争后期,我家在西安避难。 我有幸在国外看到了故乡陈素真出演的《麻风病女》、《穆桂英挂帅》等戏剧。 当时,西安经常上演的地方戏有陕西梆子、餐具室等剧种,其上座率不及豫剧。 陈素真的追星族遍及陕西。 当时,在西南地区,陈素真成为传播豫剧的文化使者。

当时,《麻风女人》是陈派创新的剧目,旨在表现人性的回归,好人有好报。 那个剧的情节不太多:麻风女人的父母听信谣言,如果能为那个女人找个婆家,她会把病传染给丈夫,自己的病治不好。 而麻风女子结婚后,不忍祸害丈夫,喝毒蛇酒自杀。 但结果,这毒蛇酒用毒药攻击毒药,反而治好了她的麻风病。 然后,她和丈夫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部剧构思奇巧,主题鲜明,不势利,迷恋观众。 但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是主演以前就流传下来的剧目《穆桂英第一帅》。 穿越时空,当时她演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开幕了,穆桂英踩着锣鼓点,有节奏、庄重地走在舞台前,灯光照在它的盛装上,显得英武高大。 开场的车辙门外三声炮如雷震,从天波府出来向我报国臣有人以为我53岁管三军。 她一开口,那高亢活泼、优美多变的歌唱口在空中颤抖,各唱段间隙发出潮水般的叫声,几乎淹没了过门的弦音。 她将圆润的歌唱声揉进了那个诡计,在笑容中,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实力。 整出戏的情节起伏不定,既有悲欢,也有离合。 有忠诚,也有强奸。 有牺牲精神,也有个人想法。 但主导这一切的是忠诚和为国为民的爱国精神。 陈素真的《穆桂英元帅》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冲击,更是越来越激起观众的抗日热情。 陈素真用豫剧独特的魅力将观众带入与敌人编辑的爱国主义感情中,这是可贵的地方。 作为粉丝,之后我看过常派和马派的《穆桂英挂帅》,没有比得上的。

“豫剧大师陈素真和常香玉”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1957年的反右运动改变了陈素真的生活。 她被右派打了,一个演员从此没戏了,这不是大悲剧吗!

人活着需要精神。 坚强执着的陈素真的没有屈服于生活的暴风雨。 她风尘仆仆向邯郸谋生,不会唱歌,但会教戏剧。 于是,她在邯郸东风豫剧团请了教戏的差使。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她都从家乡逃难到异乡,唯一不变的是她对豫剧的执着。 她手把手教戏,一言道破,终于培养出豫剧的新秀。 胡小凤是这些弟子中的佼佼者。 她擅长的戏自然是师傅传授的“穆桂英挂帅”,胡小凤在大炮上很受欢迎,演唱了冀南一带。 她16岁的时候,曾多次出演邢台市。 此外,还与常派多年进行了对局戏。 真的很害怕年轻人。 1963年,胡小凤将这位“穆桂英挂帅”带到中南海怀仁堂,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交口称赞。 身处逆境的陈素真不忘传达豫剧的使命,其艺术生命能够继承弟子,她必须用豫剧持续温暖这片神州大地。

“豫剧大师陈素真和常香玉”

现代花木兰常香玉

常香玉图像是资料图像

常香玉,本名张妙玲,1923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巩县,2004年6月去世。

常香玉出身梨园,10岁时为了救场第一次登台表演《押美案》,在剧中饰演英哥,从此走上了演艺之路。 15岁时,由《六部西厢》主演,名满开封。 她原唱豫西调,后来融合祥符调,又吸收了曲剧、河北梆子、京剧等各剧种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常派唱口。

说到常香玉,不需要多介绍。 因为很多观众都很熟悉。 我想先说说她戏外的戏,说得高雅就叫趣闻。

1951年,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常香玉率剧社为了捐赠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全国巡回演出。

1953年,我考上了中山大学的中文科。 因为感染了常香玉戏,我毅然选择了戏剧专家。 戏剧研究小组有同学告诉我,当时在广州看常香玉的《花木兰》时,票价达到5元,但还没买到一票,热情的观众在半夜排队等着买票。 当时,广州经常上演的地方戏有粤剧和潮剧,票价只有1元左右,但座位还卖不出去。 这是因为他们演的剧目不像《花木兰》那样感到天动地。 因此,广州观众把常香玉称为现代花木兰。

1957年,我被分配到河北省邢台市工作人员。 当时,邢台市文联负责人陈克辛(作词家塞克的夫人)让我兼任戏剧的这一部分。 于是,我自然会享受招待券的待遇,发挥专业性,不看戏不出钱。 那时来邢台公演的地方剧有河北梆子和小丝弦。 但是,我看的最多的是邢台豫剧团的戏,其台柱是常香玉的姐夫多年及其妻子姚淑芳。

1959年,多年来家里发生了意外。 有一天,常香玉突然来访,给人带来了惊喜。 因为我从没这么近距离接触过这个豫剧大师。 仔细一看,它的样子和舞台上英武的花木兰形象完全不同,是一张浮肿苍白的脸,显然还没有摆脱疾病。 听着,我知道她在北京治好病后,特地来邢台探望姐夫。 因为久别重逢,他们俩有说不完的真心话。 我坐在房子的角落里什么也听不见,我看到旁边的姚淑芳悄悄地擦眼泪。 因此,她知道常香玉大病痊愈了,这一年可能再也很难上台了。 幸运的是,疾病没能打败强常香玉,10月,她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人大演出豫剧《破洪州》,得到国家领导人和人大代表的赞扬。

人生如戏,总是一波三折。 常香玉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文革开始了。 爱国的艺人,无论有什么罪过,都逃不掉。 她被提拔后,被斗争,失去自由,失去舞台,接受了三年的劳动改造。 圈子里的人不担心,也许常香玉这次很受不了! 但是,据知情人士称,永不言败的常香玉在入狱期间,一有空就偷偷练习工作。 不能发出声音。 她绝对会用被子遮住自己,在被子里出声的心情决定每一件事。 这个天真的动作让她始终保持着最好的演出状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漫长的六年过去了,她终于被豫剧团二组召回,不仅上演了移植的革命现代剧《杜鹃山》《红灯记》等,还恢复了以前流传下来的剧目《木兰》。 不倒的常香玉终于恢复了舞台的梦想,可以让爱国名剧《铃兰》在中州大地上回响

“豫剧大师陈素真和常香玉”

人的人生道路上有各自的人生追求,常香玉也有追求,她追求人生最高点的戏比天大。 她一直走在爱国的道路上直到生命的尽头

标题:“豫剧大师陈素真和常香玉”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