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4字,读完约3分钟

河南大学的古建筑建于上个世纪初。

1912年9月,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开学。 最初的校舍是根据清代贡院改建的。

在贡院,紧密排列的试验架在风雨中早已破碎,颓败不堪。 城墙边,堆满了逐年堆积的沙丘。 刮风的时候,尘土飞扬,天昏地暗,预备校门位于北和南,是三间官衙式建筑。 右侧是接待处,左侧是接待处,中央是出入通道。 门上挂着长方形白底黑字大木牌,到河南省立留学去欧美预备学堂,为首任校长林伯襄写书。

2代校长丁德合就任后,带领师生整修校园,在校园里广泛种植花草树木。

1918年,三代校长李敬斋到任。 他去欧美留学,学习建筑工程和教育行政管理。 回国后,曾参与过北京协和医院的建设。 就任校长时,李敬斋才29岁。 在他的主持下,河大校区制定了总体规划。 他担任校长只有两年多,但河大以后的建设将首先根据这个计划图进行。

在设计图中,学校所有的建筑物都统一了号码,这也援引了欧美的风格,以学校的中心道路为界,路东的建筑物是2号,路西的建筑物是1号。

1919年,6号大楼竣工。 这是学校的第一栋建筑物。 因为建设在计划中的6层位置,故名为6层。

6号楼的极富民初北洋建筑风格、屋顶和整体设计是沿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建筑,严谨、对称。 前廊的罗马马赛克柱、落地窗,都是欧式风格。 整个建筑物和地下室共4层,看起来优雅秀丽。

当时的学生说,李敬斋校长骄傲地向人讲述过所有的建筑材料,经过精确的计算,直到最后完成,工地上还剩下一块砖头。

1925年,7号楼建成。

军阀混战时期,时事艰难,但7号楼很经典,被誉为穹顶之檐,中西合璧。 即使是现在,人们还是被幽静典雅的风采所吸引。

20世纪20年代末,学校面积增加到1000多亩,有南、北两个校区。

1930年,学校更名为河南大学。

南校门和大礼堂就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这是河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纪念碑式建筑。

南校门是学校的正门,采用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牌楼形式,雕梁画楼,浑厚对称。 建筑物为砖木结构,共设三扇门,中门宽可通往重型卡车,两侧侧门拱中门。

校门楠那里,柳体金字题上写着河大校训:明德、新民、至善止。 校训来自《礼记大学》。

大礼堂位于学校中轴线上,宫殿式建筑风格,尺度大而凝缩。

当时,学校建设者有先进的眼光和胸怀,建设大礼堂时,河大有师生500人,而建设的大礼堂可容纳3000多人。

而且20世纪30年代初,河南大学的结构基本定型

我既是景色,也是眼球。 法国女作家波伏娃这样说道。

什么样美丽典雅的古建筑静静矗立在校园里近一个世纪? 这些与新校区相呼应,是一代河大学子热情与梦想的见证。 因为无数蓝子袍的精神、气魄、神分散在楼、堂、馆舍之间,建筑有生命。

2006年,河南大学的古建筑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近代建筑群被明确为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明确为重要文化财产保护机构的共有10所大学。

迄今为止,泥泞的南门、古雅的大礼堂、静穆的6号楼、典雅的7号楼,都等于河南大学的象征,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的象征。

标题:“河南大学校园中的老建筑”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