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5字,读完约8分钟

州桥是北宋东京城直达皇宫中心御街的有名桥,后世认为明末水患时被泥土掩埋,但实际上最后消失的是民国时期,这是笔者的新学说。

州桥的盛衰

州桥在宋代闻名天下,但不是宋时期建造的,而是唐代建造的。 明成化《河南总志》卷三记载:

天桥、州桥、本政府东南一里徐南薰门街、唐建中间、节度使李勤建、州南门、故名州桥、宋改名。

然后,李勤展建造了开封州城,将开封河包围在市内,州桥成为了城市中心的名桥。 唐代汴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冲,中外达官信使、巨商富嘉多经州桥位于桥北高级酒店的上源站(宋都亭站)。 宋代的州桥是开封京三条御路的交叉点:南北过桥是从南薰门到皇城宣德门的中心御街,桥北街两侧集中着宋廷许多重要的官方和机构,桥南是有名的州桥夜市。 州桥是向东直达新宋门的御路东大街,这里餐厅林立,整天车水马龙。 州桥向西直达新郑门的御路西大街,集中着水果店、珠宝店和和纸画的交易。 以州桥为界(后来以大相国寺桥为界),西河平船、东河大船、舟航往返,不分昼夜。 宋代《东京梦华录》卷一描写州桥说:

它的柱子都是青石,石梁石笋栏、近桥两岸,都是石壁雕刻的海马水兽飞云形状,桥下石柱密布,覆盖着车主宰着道路。 州桥北岸御路,东西两阙,楼观茁壮。

由此可见,州桥拥有美丽的大石桥、平桥、桥北御街的建筑豪华。 州桥西南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大酒楼遇仙楼,是开封京的72家正店之一。 元代还有这座楼,原刘祁连的《遇仙楼》诗里说是靠朱栅望月,可见这座楼还是个赏月的好地方。 州桥东南还有为游客赏月、饮酒助兴的月楼。 总之,以州桥为中心,商人聚集在一起,人流交织,成为了繁华开封的缩影。

宋代以后,尽管沧海桑田,州桥商业圈依然不繁荣,而且历代对州桥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和改建,直到明代才成为更适用的拱桥。 专门写明代开封的《如梦录》中记载着“全城纪第六”。

南至州桥,下至开封河,其桥脚北过县角,南至本报坊街口桥高,舟不成桅。 最宜月夜,开封梁八景之一,也就是所谓的州桥明月。

这是1461年水灾前的景象。 明代开封学者李瀛编撰、成书的是1546年的《开封京遗迹志》,记载在卷六中。

这座省城延庆观前面有一座小砖头桥,开封水道旧址略有保存,俗名臭川之子。

那时的州桥存在吗? 《开封京遗迹志》卷九的“桥”一节记载了10座桥,第一座桥是州桥。

天桥、一人州桥以上诸桥,都内外汴、蔡二河旧路。

河流被淤泥堵塞,但桥仍在河流的旧路上。

明崇祯15年( 1642年) 9月,天灾人祸导致黄河决口,大水流入城堡,开封灭亡。 明代晚期大水后,州桥被认为被淤泥埋在地下。 笔者重新考虑后发现,明末大水淤塞严重,但州桥并未马上消失。

消失时间

明末大水过后,延庆观前的小砖墙下的臭河只能变成污水沟,但城市中心轴线上的大桥没有消失。 从清顺治16年到18年( 1659年~1661年),开封知府的钱纶有一首诗叫《州桥夜月》。 州桥横石水流过,清夜悬挂着游月。 但是,想起邗江二十四,吹长笛还是老圆一样。

由此可见,清初时州桥虽然损坏,但依然存在。 根据现代考古发掘,古州桥距地表4.5米深,明开封城距地表5至6米深,因此明末清初州桥桥面仍距地面0.5米至1.5米高,桥栏杆板更高,但这些栏杆板 水流一定是污水的排出。 由于尼龙在夜晚游来游去,自然看不到残桥下的流水,只听到水声。 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水灾后,州桥还没有完全填埋。 清代开封学者宋继郊在光绪八年( 1882年)前后编制的《东京志略》,在《州桥》一节的摊派中如是说。

州桥位于今南薰门直北县角十字口以南,东边离相国寺非常近。 桥东接袁宅街,街东有河沟,俗名后河,桥西经过延庆观前的水,又隐约形成河的形状,它一定有地方开封。 汴城八景有州桥明月,看不到桥的古迹,有朝东的西关帝庙,其庙僧常将其门额称为古州桥,俗称州桥关帝庙云。 所以,听古话说,寺庙正殿坐在桥上,下面还有瓮砖,明末河水堵塞了桥,所以子孙可以建造寺庙。

1882年前后的实际情况毋庸置疑,被称为桥东和桥西,但知州桥还存在。 但是,清初还是州桥横石水流过,如何让明末河水堵塞平桥呢? 应该是清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的河水堵塞了平桥,明末水患淤层2.5米到3米,还不足以淤州桥,这里宋继郊听说了,所以老话不详细查就误记了。 清代文化层为0.5米~1米,1841年水患泥沙层为3米,因此看不到清末桥的故迹。 那么,州桥是什么样子的? 桥东接袁宅街,街东有河沟,证明州桥东为平地、街道,河沟与桥不相接。 桥西通延庆观前水,又隐约呈河状,桥西有水! 从桥西呈河流形状的地方向东,州桥应该是不高的大土坡,此时州桥的痕迹只剩下一点点。 东朝西关帝庙在东西宽30米的桥面只延伸到东部,与庙前是狭窄的南北走向,庙址偏东,金代桥基稍偏东的记载一致。

“州桥新说”

从那之后过去了20多年,州桥也没有消失。 记载于《河南文史资料》第六回,记载于河南辛亥革命领导人张钟端之子张梦梅、张兆梅的《缅怀父母》一文。

1932年,齐真如(性一)当时是河南省政府秘书长,1911年是河南优级师范学生,还参加过起义。 据自云说,当时先父任命他为运输队的劳动大军队员,让他推着土车载着200串铜币到南关外慰问车站的民军。 大约10点左右,走到州桥边,听到枪声,街上行人乱跑,革命党人说要起义,南门关闭,不能出城,把车和铜币塞进州桥的河里,越过城墙逃出来。

由此可见,在清朝结束的宣统3年( 1911年),无论州桥和州桥川变成什么样,它们都依然存在,宋继郊的记录也得到印证。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留下少量痕迹的州桥和开封河终于在民国时期被填埋。

我们从《河南省古今地名词典开封市地名词条选编》中找到了佐证。 后河街条下记载着1986年的调查资料。

后河街、西起延庆街解放前有一条狭窄的小河,此后,群众纷纷在两岸建起小屋,盖起草屋,河沟逐渐填埋,形成街道。

后来的河流逐渐变成街道的时候,也就是州桥逐渐变成街道的时候。 如果说民国初期州桥完全消失了,那么州桥的痕迹完全埋在地下还不到100年。 根据《开封市志》第三卷,民国二十年( 1931年),中山路拓宽街道,移动到道宽18米的泥结片石或乱石路基、泥结碎石路面、州桥关帝庙或后退东。 这是中山路的第一次维修、改造,州桥公路位于锅底一样的开封城锅底地区,为了维持下水道水平,在平整笔直的时候铺设,这可以从与中山路州桥段相接的大纸坊街、自由路路面明显偏低的事实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原路经过几处改造,修成白灰、粘碎石路基、沥青碎石路面,1984年州桥被发现前,中山路已经铺在沥青砂覆盖面上,路面变高,州桥被深埋, 自1931年拓宽街道以来,中山路已有60余年未改建,州桥关帝庙及其改建的州桥小学还在文革前后,笔者亲见,州桥的巨大影响已经跨越了历史时空。

“州桥新说”

开发意义

开发位于古城中轴线上的古州桥,对我们建设全城一景宋文化主题公园有着特殊的意义。

其一,州桥作为古老资格商业圈中心的地位延续到清末,民国时期州桥完全消失后,州桥商业圈的风景消失了。 州桥明月景观诞生于宋代,到明代的州桥明月景观为止,作为开封的八景之一被记载在《开封京遗迹志》上,清代依然作为八景之一被记载在《祥符县志》上,直到现在。 重建观月饮酒良好的州桥西南遇仙楼、东南明月楼,恢复州桥商业圈氛围,再现州桥明月的胜景,我市旅游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二、南宋诗人范成大用金国,经过汴州桥,写下动人的名篇《州桥》诗,清晰地表达了广大人民强烈而经久不衰的爱国热情,州桥几乎成为祖国大好河山的象征。 由于州桥散发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其三,州桥正北直为宋皇城地龙亭景区,正南直为朱雀门遗址南侧的大南门瓮城,东为大相国寺,西为开封府,在坐标地州桥上寻找幽探胜,可以让人们更加明显地感受北宋东京城的城市结构。 州桥是开封城市结构千年不变的罕见奇迹的实证,也是见证开封城市束城奇观的又一名胜。

标题:“州桥新说”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438.html